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番外 飞升者嫦娥(第2页)

扯远了,那么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所记载的四方风,山海经里有没有呢?

当然有,格式都一样……而且更详细。

《大荒东经》:“东方曰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大荒南经》:“南方曰因,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长短。”

《大荒东经》:“北方曰?,来之风曰猣,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

最后北方放在了东经,应该是刘歆修书时,或者更后世时犯得错误。

总之山海经记载,与甲骨文几乎一样。

可能有人觉得,哪一样啊?错了很多好吧。

的确,东风甲骨文写‘劦’,山海经写‘俊’。南方甲骨文写‘夹’和‘凯’,山海经写‘因’和‘民’。还有西风‘彝’,写成了‘韦’。

不过北方甲骨文的字已经破损了,只剩下一个‘宀’,山海经却写明了,是‘?’。这个字早就不用了,其实就是宛字,上面多了个鸟而已。倒是很符合东夷的习惯。

另外关于南风甲骨文写凯,山海经其他段落作了补充,《山海经·南山经》:“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也就是说,山海经也认为南风叫凯风。

总之山海经犯的错误,其实都可以认为是后人整理和传抄犯得错误。

古本山海经早就找不到了,现在看的是不知道传抄了多少回的版本。有些字也变了,是很正常的。

写错字没问题,说的是一回事就行了。

凡事就怕对比,看看其他文献犯的错误你们就懂了。

战国时的《尧典》有关于四方的描述,说帝尧朝东西南北各派了人去观察天象,司掌四方、四时,分别是:“厥民析,鸟兽孳尾。”“厥民因,鸟兽希革。”“厥民夷,鸟兽毛毨。”“厥民隩,鸟兽氄毛。”

是不是很晦涩?没事,你们不用懂什么意思。

因为关于真正远古的四方司,四方风的设定,战国人早就忘了。

不懂意思,所以是‘望文生义’,‘想当然’地写成这样。

他们看到殷商人留下的甲骨文‘东方曰析,凤曰劦’,大概也很懵逼。

因为甲骨文里‘风’字是‘凤’,继而直接理解为鸟……再望文生义,联想下觉得这里是在写鸟兽。

‘劦’字你们看结构,也知道,是有众人协力之意,继而望文生义,联想为‘合’的意思。

所以战国人结合前面的鸟兽,就写了鸟兽‘合尾’。

好好的四方司与四方风,变成了四方司在不同季节下,鸟兽的变化……

风呢?跟风没有关系了。

尧典是《尚书》首篇,儒家经典,到了汉朝,地位飙升,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选择了尧典的说法。

至于山海经的说法,司马迁没有采用,表示:‘吾不敢言也。’

所以,从战国往后,一直到近代,尧典的说法都是正统。

直至,上世纪,用科学且系统的象形解析方式,破译了商朝文物上的甲骨文。

这才发现,一直以来正统都错了,山海经是对的。

自武丁时期在骨头上刻下那段文字后,三千年下来,唯有山海经,完整记载了上古的四方风。

当然,我可以洗。

战国时期的人,不是不懂甲骨文,他们是故意篡改。

或者故意在嫁接,将炎黄东夷的文化进行融合,把大量东夷的文化,安插到帝尧等炎黄系的人身上。

他们没有选择照抄,而是从东夷系的文化里取其灵感,进行加工,然后转嫁给帝尧。

完成了民族融合,炎黄与东夷,彻底合为一体。

帝俊成了帝喾,少昊成了黄帝之子,殷商的祖先是帝喾的次子……

热门小说推荐
大刁民

大刁民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吞海

吞海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未来天王

未来天王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  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

帝霸

帝霸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问道章

问道章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