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司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设防备,所以只能坐以待毙。司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亲信桓范、何晏等人抓起来砍了头,并灭掉了三族。
◎一味照搬“复制”不可取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孙子兵法·虚实篇》
依据客观情况和敌情变化而确定我军应采取的作战态势,灵活作战,所采取的行动措施,高出于众人一筹,众人就会看不透,即使把胜利的结局告诉众人,他们也不了解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尽管众人知道我军所以胜敌的作战外部形式,用了哪些可以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法;却不知道我军所以能克敌制胜的内部谋划奥妙所在,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作战方式,是怎样灵活运用这些作战方法的。取得战争胜利的条件总是在发展着,因此,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使用以往的战法,而是根据敌情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战法也就变化无穷。
精读
斗转星移,四时更替,一切客观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迈向未来的脚步若是循规蹈矩,便会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总结自己的经验说:“在作战中,指挥艺术在于懂得没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每个情况必须当一个全新的问题来研究,力求作出全新的答案。”一般地说,即使打了胜仗的经验,也不应重复使用。而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新的对策方能取胜。
孙子说:“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把根据敌情变化灵活运用战法而取得的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还是莫明其妙。人们都知道我胜利的情形,但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灵活运用这些战法而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敌人的方式不应当因循守旧,重复老一套,而应适应敌情发展,不断变换自己的战术方略,方能克敌制胜。
在此,“战胜不复”,从战术、战役范围理解,意在因敌之变,灵活机动。这里所讲的“不复”,并非指对一般战术原则和谋略思想的改变,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具体运用战法上的变化。自古以来,兵家采用设伏、奇袭而获胜的战例屡见不鲜。但每次设伏和奇袭方法上都各有所不同;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暗渡陈仓、围魏救赵之类的谋略思想,兵家不知反复用过多少次,但凡能用之获胜者,就在于适其时,合其情,活用其法。所以说,战胜不复,不是说前人的经验不可取,而是要防止不分时间、地点、敌情、我情,一味照搬“复制”前人的具体作法。
“创新者生,墨守者死。”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有变化才能生存,也只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求得发展。要有变化就需创新。
“战胜不复”用于商场上,就是每次经营竞争成功,都不是重复老一套,而是适应着市场发展,不断变换自己的对策方略。
营口洗衣机厂于1984年初,得知日本研制出一种新水流洗衣机,洗净度高,不缠衣服,便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试制。1985年第一季度,该厂就将五种新水流洗衣机投放市场。1984年秋天,该厂准确地预测到单缸洗衣机在城市市场已经“退热”的行情,立即将原有的全套单缸生产技术设备,以1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单缸洗衣机尚属畅销的西北地区的某家工厂,而本厂则全力以赴生产双缸洗衣机,既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又掀起了生产热潮。
事实有力地证明,拘泥不变,安于守成,是商场竞争之大忌;而审时度势,先知先变是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有效法宝。本溪矿务局矿材厂综合企业公司的一位经理带领待业青年办厂。这位经理善于观察市场行情,留心社会需求,善于从社会的变化中做生意,求发展。当社会上做沙发的人多,弹簧奇缺时,他就投资1200元办弹簧厂,顾客盈门,当年盈利6.7万元。后来他预测到弹簧将供过于求时,这位经理观察到社会上做衣服难,派人到市场上了解什么样的新潮服装畅销,又改办服装厂,所产服装畅销15个省,1年赢利3.4万元。本溪能源紧张,一些单位需要省煤炉。这位经理又帮助青年办起茶炉厂,而制造成“取暖、烧水、蒸饭”三用茶炉。这位经理后来发现本溪市商业网点少,又组织青年开办3个门市部,16个摊铺。不久,这家公司发展成为拥有职工1300人,年产值260万元,获利润24万元的中等企业。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的谋略,然而,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要看个人的胆识和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谁能变化得宜,谁就会取得胜利。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总之,要取胜,就必须懂得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赵括一味照搬“复制”兵书,违背了孙子战胜不复的原则,因此留下了墨守成规、纸上谈兵的无用名声。
◎随机应变,机灵做人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就像流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够依据敌情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夺取胜利的将帅,就叫作用兵如神。
精读
兵形像水,是孙武对用兵规律的形象概括之一。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兵刚水柔,孙武在此则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他在本篇末以诗情画意般的笔调生动地比喻道:“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他在这里形象地以水势说明用兵的规律:水流有固定的趋势,受地形制约,避高而趋下;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变化无常。用兵也有固定的趋势,要避实而击虚;用兵又无固定的规则,要因敌情而变化。
随着情况、形势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这就是随机应变字面上的意思。作为一种能力,一种应付各种场合、情况和变化的能力,这是人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同样,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羞辱或灾难。正因为随“机”应变,所以随时可能用得着,很难预先计划。不过,作为糊涂学的—大法则,我们更偏重于从装糊涂这个角度来阐释这个计策。其实,随机应变的关键正是巧装糊涂,而且要装得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事变。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人族少年叶寒,身怀神秘功法天帝诀,入大世界中,与群雄争霸,观万族并起!天地苍茫,今朝我主沉浮!小说关键词万古天帝无弹窗万古天帝txt全集下载万古天帝最新章节阅读...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