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章 察微知著处军相敌行军篇(第3页)

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不奖赏对私人利益有功的人,不惩罚对自己有成见或隔阂的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当权者,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处理不好。且不说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常常把大量恩荣给予伺候自己的“心腹之人”,慈禧太后把大太监李莲英捧上天。就是现代少数领导者,也往往把给自己出过力的司机、秘书、公务员等人施以种种特权,惹起其他部属的反感和不平。

有功即赏,有过即罚。领导者要正确用人,真正调动起部下的积极性,必须做到按功行赏,论过处罚。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为部下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既然功过是非是决定一个人的升降荣辱的惟一准则,那么,大家就会尽心尽力地工作,以争取奖赏,避免惩罚。二是可以避免人为的矛盾。如果不坚持功奖过罚,部下难免有亲疏嫡旁之感,而部下一旦产生这种情绪,相互之间的隔阂矛盾便会随之产生。而惟功是奖,惟过是罚,部下感到领导一视同仁,矛盾自然消失。三是可以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无论赏还是罚,只有得当,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失度,不仅没有受到赏罚的人心里不服,即使受赏罚者也不以为然。因此,在赏罚上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吃“大锅饭”,必须坚持功过分明,无功受禄,罚不当罪,皆是领导者的大忌。

案例

戚继光是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闰十月,他诞生在世代将门之家。父亲戚景通,文武全才,品学兼优,曾任神机营副将。因公正爱国不愿同流合污,请告还乡。戚景通课子严格,希望儿子将来继承和发展自己的事业。戚继光少时刻苦学习武艺,博览群书,学业大进。

明嘉靖年间,倭寇窜扰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民众的愤恨。受时代和父亲的影响,戚继光志在疆场,保国保民,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句,毕生40余年都在军旅中度过,大多岁月在抗倭前线作战,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戚继光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扫平倭寇,主要依靠自己严格训练出的一支精兵“戚家军”。他被调到浙江后,经过实战,戚继光认为:“无精兵而议论打仗,就如同一个无臂之人同手执利剑者格斗一样,那自然是难以取胜的。要战胜敌人,就必须有一支精兵。”当时明朝士兵平时素无训练,骄横不受节制,“战五号令”“望贼奔溃,闻风胆破”,残害百姓,甚至更坏。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四月,取得乌牛之捷,收兵记功时,一士兵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前来报功。戚继光见这个被杀者双目怒睁,心中正在纳闷。另一士兵看见此头,忽然放声痛哭说:“这是我的弟弟呀!刚才负伤并未死,为什么要杀他啊!”还有一士兵,竟拿着一个十五六岁无辜少年的头颅,也前来报功。戚继光愤怒地把这两个冒功者杀掉。但此类事件,仍时有发生。至于因强奸妇女、抢劫百姓而受处罚的士兵,更比比皆是。一次在新河所一带大败敌寇,残倭向乐清逃去。戚继光命军队乘胜急追。但其士兵因胜而骄,军纪松弛,不肯向前。连自己很信任的一个亲兵也跟着退缩。戚继光只得把违反军规的士兵,连向那个退缩的亲兵杀掉,以振军威,这才硬行督促着士兵往前方追击。彼时戚继光的部队虽经严格训练,但一遇短兵相接时,仍往往胆怯畏缩。当时戚继光创造一种新武器名叫狼筅。这是一种杀敌利器,但由于有的士兵贪生怕死,临敌时竟将狼筅丢弃不用,结果不仅不能刺敌,反而戳伤自己兵马。戚继光由此悟出一条道理:兵器虽好,须“得人而用之”,否则,“不得其人,则制于人也。”总之,这样的兵素质太差,要抗倭必须训练如同“岳家军”的劲旅。戚继光遂上书请求练兵,提议选练骁壮之士卒3000,以备调用。其建议,一直到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第三次提出,才取得总督胡宗宪的批准。九月,戚继光前往义乌、永康等地招募新兵。经过戚继光的动员,应募的人很多,戚继光进行严格的挑选,但凡过去当过兵打过败仗的,或曾在官府服过役沾染了坏习气的,以及浮猾的小市民,一概不要。入选的大都是勇敢的农民和剽悍的矿工。戚继光很快招募4000多人。

继而,对新军进行严格教育与训练:(一)养兵保民教育,要求士兵懂得军队的任务,就是“保障生民,捍御地方”,懂得“只要军队肯杀贼,守军法不扰害百姓,百姓肯定拥护军队”的道理。(二)重视武艺训练,让士兵练习合于实战、能防身杀敌、立功报国的真武艺,决不允许士兵去学只能装饰门面、丝毫不切实用的花拳绣腿。在武艺训练时,按照年龄大小、身材高低、体质强弱的不同,分别授予不同的兵器。武艺训练中,还结合体质锻炼,让士兵穿重甲,负重物,以练体力;使用比实战武器更重的器材,以练手力;裹沙袋长跑,以练足力。(三)教练阵法。戚继光根据江浙的地形和倭寇的作战特点,创制鸳鸯阵以及由鸳鸯阵变化而成的两仪阵、小三才阵和三才阵。这些阵法长短兵器迭用、攻防结合、因势变化,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四)严格纪律。戚继光说:“古今名将用兵,从未出现过无节制、号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战取胜者。”他把各种军队的号令编印成册,发给士兵,要求人人熟记,并赏优罚劣。同时,要求部队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严禁砍伐树木,毁坏田地,烧毁房屋,奸淫掳掠,杀害战俘。戚继光处处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要求所有军官,“件件苦处,要身先士卒”,务使“兵民相体”“万众一心”。在作战中做到赏罚严明,当赏者虽仇亦赏,该罚者虽亲不免。甚至跟随戚继光多年的一名亲兵,也因不服从命令而被斩首。由于戚继光治军严格,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练兵法则,在较短时间就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组织良好、勇敢善战的精兵。这支军队在抗倭作战中转战浙闽,战必胜,攻必克,打得倭寇丢盔弃甲,下海逃窜。当时百姓称誉这支百战百胜的军队为“戚家军”。戚继光以其抗倭战绩和严格治军记入我国史册。

◎其身正,不令而行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孙子兵法·行军篇》

平时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军纪法规命令的部队,表明将帅同士卒之间团结和睦,关系融洽。

精读

“令素行”,这就说明将帅与士卒之间关系融洽。将帅要想做到“令素行”,则需“与众相得”。“与众相得”是“令素行”的前提条件和结果。但“与众相得”并不容易。首先要做到“为将之道与众同”。正如,《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就是说,军井还没有凿成,将帅不说口渴。帐幕还没有架好,将帅不说疲倦。军灶还没有做好饭,将帅不说饥饿。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用扇子,雨天不独自张伞,这就是将帅与士卒同甘苦的准则。将帅能与士卒同安乐,共患难,这种军队就能团结一致而不会离散,经常使用而不知疲倦。这样,士兵拥护将帅,必然誓死效命疆场,从而战必胜,攻必克。

为将高高在上,甚至贪婪暴戾,必然丧失军心,士兵离心离德,一旦用之于战争,必然丧师辱国。

将与众同,尤在“与众同好,与众同恶”。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计篇》)“与众相得”亦是强调上下同心。但是,要想使军队上下同心,就要求将帅平时以军纪军法严格约束士卒,以身作则,使士卒畏服,无条件地服从命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就是这个意思。

军队是一个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大集体,如果没有合理的统辖制度和严明的号令,无法保持秩序,如一盘散沙一般,根本不可能打胜仗。

《管子·重令》中强调了法令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管子》认为,凡是军队打胜仗,一定要依赖人民服从使用,然后,军队才能打胜仗。凡是人民服从使用,一定要法令贯彻下去,然后人民才能服从使用。将帅没有治军的威严,民心不能专一于抗敌,临阵的将士不肯死于军令,士卒不敢蔑视敌人,还指望军队一定能打胜仗,是办不到的。先代君主治国的手段有三个,破坏国家的因素则有六个。英明的君主能够克服其六个破坏因素,治国手段虽然不超过三个,却能够保有国家,而匡正天下;昏庸的君主不能克服六个破坏因素,治国手段虽然不少于三个,却是有了天下而终于灭亡。三种手段是:号令、刑罚、禄赏。六种破坏因素是:亲者、贵者、财货、美色、奸佞之臣和玩好之物。三种手段用途在于:没有号令,就无法役使臣民;没有刑罚,就无法威服群众;没有禄赏,就无法鼓励人民。六个破坏因素的败坏作用在于:虽不听君令,也可以平安无事;虽触犯禁律也可以免于刑罚;虽没有功绩也可以捞得财富。凡是国家有不听君令而照样平安无事的,号令就不能推动臣民;有触犯禁律而免于刑罚的,刑罚就不能威服群众;有无功而捞得财富的,禄赏就不能鼓励人民。号令不足以推动臣民,刑罚不足以威服群众,禄赏不足以鼓励人民,这样,人民就不肯为君主效力了。人民不肯为君主效力,作战就不能取胜;作战不能取胜,国防就不巩固;国防不巩固,就会受到敌国的入侵。所以,先代君主不因为上述六个因素而变更号令,不因为上述六个因素而疑虑或废止刑罚,不因为上述六个因素而增加或减少禄赏。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远近一心了;远近一心,就可以达到同心协力了;同心协力,就可以做到作战必胜、防守必固了。这就是匡正天下的原则。

在政治建设和军队建设中,不能因为仁慈而废弃法律,也不能因为执行法规而丧失恩信。军队用法规来约束将士们的行为,企业也毫不例外,也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合适的管理制度,那必会导致员工去放任自流,企业的各种流程也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但光有制度还不够,能否将制度落到实处才是最关键的。

领导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当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呢?除了要严格地要求员工以外,自己遵守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做到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先律己后律人。不仅如此,还要勇于自我责罚。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只有这样的领导才会树立起威信,也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案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当时,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中原一带田地荒芜,曹操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

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扑刺刺”的一声,从路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曹操看到眼前的情景,把执法官叫了过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执法官听了曹操的话,非常为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里,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幺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

见执法官这样说,众将官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热门小说推荐
未来天王

未来天王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  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

好想住你隔壁

好想住你隔壁

婚后  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  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

神级文明

神级文明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特种奶爸俏老婆

特种奶爸俏老婆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医妃惊世

医妃惊世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