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张大笑着说:“真笨——小宝,爸爸爱你——啊!”
……
后来,我把这件事讲给老婆听,小张也讲给他女朋友听,结果我们俩都受到了严厉的谴责——有什么好笑的!谁像你那样,一点都不顾家!
这里暂且抛开我和小张到底顾不顾家的问题不说,我们单说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刘备的人脉经营之道。
毫无疑问,即使是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刘备也称得上是精英中的精英。论文,他是当时著名儒学大师卢植的得意门生。论武,单从他能拉开关张打架就能看出他的武艺也不含糊,着实当得起“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的盛誉。但文武双全不是刘备成大事的关键,用那些厚黑专家们的话说就是,刘备这个大耳贼能够成功,主要在于他精通厚黑之道,极会收买人心。用现代话讲,那就是刘备善于交际,很会拉关系、搞人脉。事实的确如此,遍观当时各大诸侯豪强,近至他的亲族刘表、刘璋,远至八竿子打不着的陶谦,甚至最忌惮他的曹操、反复无常的吕布,还真没有一个跟他关系不好的。刘备这个常败将军,无论败得多惨都有去处,而且去到哪里都能咸鱼翻身。那么刘备又是凭什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我们都知道,在那个讲究出身门第的年代,由于起点偏低,虽然刘备早在上幼儿园时就指着自家门前的大桑树发誓说“我要当皇上”,虽然他动辄就说自己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虽然他早就看出了黄巾平定之日便是群雄割据之时,但没人没钱的他却只能在自由市场上苦等机会。终于,上天给了他一个机会,烧包的张飞碰上了得瑟的关羽,俩人一高兴就在市场上为人们免费表演起了自由搏击,一时间买东西的和卖东西的都非常高兴,齐呼“打呀、打呀、加油、加油”,刘备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且看刘备当时是怎么想的:“欲成大事,这二人岂不是好帮手?”这就是刘备的第一条人脉经营宝典——不拘一格找人脉。这也正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点。一说到人脉,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大人物。凭心而论,如果有这样的人脉当然是好事,但事实证明,经营人脉也讲究门当户对,人们常说“穷帮穷,富帮富,官家帮财主”,你一个平头百姓,却想和高官富商攀关系,那基本上等同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因为你多半连人家的家门都进不去,因为保安大哥不敢拿自己的工作开玩笑。退一步讲,即便你很幸运,能够见到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但人家凭什么就帮你呢?我们前面说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无论你想做什么,得到什么,首先要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否则就是跟赚钱的公平性原则过不去。刘备一个卖草织品的小贩,他拿什么奉献给那些大人物?刘备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估计也碰过壁,所以他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将就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找人脉。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会尽量从自己身边挖掘人脉。至于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还是及早放弃为妙。
也许有人会说,刘关张这哥儿仨能凑到一起实属机缘巧合,照这样算我几时才能等到我的结义弟兄?其实这是罗贯中老前辈惹的祸。在《三国演义》一开头,他故意给刘关张三人设置了一个三人互不相识的背景,但据做过生意的我看来,刘关张三人同在一个市场内做生意,低头不见抬头见,岂有互不认识之理?退一步讲,即使排除杀人犯关羽有刚刚流窜至涿县的可能,刘备和张飞二人也应该是很熟的,至少刘备听说过张飞的名声。因为他们都是本地人,张飞又是个比较有钱、喜欢结交豪杰的人,刘备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名头。所以我在这里斗胆认为,早就想干大买卖却苦于没启动资金的刘备,估计早就盯上了张飞。即使我们顺着罗贯中的思路走,同样不难看出刘备能够得到关张,离不开自己的主动(上前拉架)。试想,如果他只是像其他百姓那样做一个热情的拉拉队员,张飞还会不会请他回家喝两盅呢?这就是刘备的第二条人脉经营宝典——积极主动。我们在实际操作时,也不能光等着缘分自己找上门来。要像刘备那样,主动地走出去开发人脉。
至于刘备掌控人脉的能力,那就更值得我们学习了。在《三国演义》第一集中,当张飞和关羽二人说到慷慨激昂处,试图拉刘备一起投军时,刘备当即以委婉的方式(长叹一声)拒绝了,他为什么要拒绝呢?这是因为他知道如果让关张去投军的话,凭二人的身手,多半很快就会被别人网罗走!所以刘备长叹一声说:“目下正值乱世,乱世则必出英雄,像你二位这样的英雄,正值用武之时,何必非要屈身受制于他人?岂不闻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耶。现今黄巾造反,天下响应,朝廷诏令各州郡自募乡勇守备,是因力不能及,兵匮将乏,且有宦党掣肘之故,然而如此一来,必将造成地方豪强割据之势,黄巾平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阈中竟为谁人之天下,还尚未可尽知也。”
一番精辟的分析把二人说得心服口服,替人打工的念头也随之被自立门户的壮志豪情所替代。但是刘备的问题又来了:自立门户首先得有启动资金,而他没有,关羽也没有,按照常理,即使这个未来的“刘关张合资企业”能够成立,但大股东兼董事长也非张飞莫属。于是没有硬实力的刘备把自己的软实力展示了出来:“有一人,原是汉室宗亲,他的祖先中山靖王,乃是孝景帝第七子,后来因祖上涿鹿亭侯没有按期交纳酎金,被削去爵位。其中一支族人便流落到了这涿州县界,定居于楼桑村……可是到了这第十八代玄孙身上,却落得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他十五岁游学四方,寻师访友,常思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可如今他已二十有八,终是一事无成。到头来只能空怀壮志,心中滴泪……唉,我想招募乡勇,讨贼安民,只恨财力不足……”事实证明,即使是脱了毛的凤凰也比鸡高贵,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证一亮,再加上那段不太动人的传说(古桑庇护人家必出贵人),当即让关张二人即羡慕又敬服,张飞同志还当场表示愿意献出家资,愿与刘备同举大事。套牢了张飞,刘备又说:“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又绑定了关羽。至此,三人小组宣告成立,刘备则是当之无愧的组长。从此,刘备就不再是一个人,他将以团队力量去闯天下。为确保三人小组的凝聚力,刘备又提议说:“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刘备那可是汉室宗亲啊,能与他结拜为兄弟,这在关张二人看来是何等的荣幸!于是三人的关系又近了一层。即便如此,刘备仍不放心,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与关、张睡在同一张床上,睡觉时像我与老张、小张那样谈前途、谈未来、谈事业,甚至谈女人,谈到高兴了还要喝点小酒,整点小菜,久而久之,三个人自然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这就是刘备的第三条人脉经营宝典——占据主导,精益求精。
应该说,这中间刘备使用了必要的手腕,但我们却不能据此说刘备阴险。事实证明,刘备其实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比如后来张飞因为喝酒发飙招惹了吕布,失了刘备的根据地徐州和家眷,刘备非但没有责怪他,还用那句令众多女同胞耿耿于怀的话——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开释张飞;比如后来关羽被东吴设计杀害后,刘备宁可置“国贼”曹丕于不顾,宁可舍弃“联吴抗曹”的基本国策,也要发不义之兵,决意为关羽报仇,结果兵败后抑郁而终。感情用事至此,哪里有一点厚黑的影子呢?这就是刘备的第四条人脉经营宝典——感情投资。
对待赵云,刘备同样用的是感情投资。虽然他初遇赵云便心生爱材之意,但他却没有像那些目光短浅的老板那样,只知道撬老同学、老朋友的员工。因为刘备懂得,“君子不夺人所爱”,得到一条人脉虽好,但却绝不能因此得罪公孙瓒这个老同学。那样的话,不仅自己良心有愧,还会影响自己长期以来树立的仁义形象。这就是刘备的第五条人脉经营宝典——从长计议,全面考虑。事实上,赵云在公孙瓒败亡后之所以宁可落草为寇也不肯投奔曹操等人,也正是因为刘备给赵云留下了仁义的好印象。刘备让徐州、让荆州时,同样是基于这一考虑,此处我们就不再赘述。至于刘备摔孩子,虽说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但若据此全盘否定刘备关心下属之心,则又未免过于以己度人。因为从很多地方看来,刘备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性情中人,我们又何必非得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个性情之人的性情之举呢?
再来看三顾茅庐。其实在此之前,刘备就以自己的诚心感动了徐庶。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徐庶临走之时刘备的真情流露,才引出了徐庶回马荐诸葛的历史桥段。而且徐庶还特别提示刘备,聘请诸葛亮必须亲自去请。刘备在此之前早就养成了礼贤下士的好习惯,这对他来说本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一心想找个好老板的诸葛亮却一再地考验他,好在刘备心诚志坚,最终感动了诸葛亮,加之一番深谈后看到刘备对他三分天下的政治规划非常认同,诸葛亮当即表示愿意出山。而且,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远不止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备对诸葛亮的礼遇甚至超过了关张二人,不仅言听计从,将公司大权统统委任给诸葛亮,还用鱼和水的关系来形容诸葛亮对他的重要意义。业余时间,刘备还抽空给诸葛亮编了一顶斗笠。虽说是自己的手艺,但我们却没有看到他给关张织过斗笠。这样看来,关张二人对诸葛亮心生嫉妒也不无道理。这就是刘备的第六条人脉经营之道——重点人脉要重点培养。这一点尤其重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缺朋友,但是很多人的很多朋友大多只是混个脸熟而已,这样的人脉又有多少实用价值呢?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人脉经营策略,即使遇到有价值的人脉,也往往会因为双方关系比较平常而被忽略或闲置,具体实践中不可不察。
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刘备与张松那些事儿。赤壁之战前夕,益州牧刘彰派别驾张松出使曹操。张松素知刘彰生性懦弱,胸无大志,难成大器;又闻曹操雄才大略,有一统天下之心,便生弃刘投曹之意。于是,他将私绘的西川军事地图随身携带,欲献曹操。但曹操却嫌张松的身材小巧而不玲珑,面目更是可憎,因此没给他好脸色。张松本是狂人,哪受得了这个,当即出言讥讽,结果被曹操手下乱棍打出。张松落落寡欢,怅然归蜀。刘备得知张松被曹操所弃,立即派人出荆州百里恭候,并亲自出城迎接,还把张松引为知己,诚心相待。张松感其知遇之恩,遂向刘备进献西川地图,并推荐好友法正等人。事实上,也正是在这些人的里应外合之下,西蜀政权才得以在最短时间内确立。这就是刘备的第七条人脉经营之道——人弃我取,雪中送炭。谁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向来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同时我们也知道,锦上添花不仅收效甚微,有些时候你想添都添不上。而雪中送炭则不同,这种危难时刻的“真情”往往会令人铭感五内,甚至像丫蛋儿感谢毕福剑那样——感谢你八辈祖宗!晚清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因为资助了落魄的王有龄,才得以开创了自己辉煌的事业天地。我的一位朋友,也正是因为在某市一位久不得志的小领导急需用钱(领导之母癌症晚期)之际,主动将两万元积蓄送上门救急,才得以随着该领导的提升飞黄腾达起来。
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刘备的仁义,我们再来看看刘备对普通百姓的态度如何。建安十三年,刘表驾鹤西游后不久,曹操便亲率大军南下,吓得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刘琮一枪未放就举手投降了。势单力薄的刘备只得从新野撤往刘琦所在的江夏,路过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趁机袭取荆州,但刘备却不肯用强,只在城门前呼唤刘琮,刘琮不敢应声,却折服了很多荆州士人,刘琮的很多员工也都跳槽跟了刘备。荆州的百姓有样学样,竞相投奔,结果行至当阳时,已多达十几万人!有人归附当然是好事,但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一个个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不说,还带着大量的衣服、粮食、牲口、锅碗瓢盆,因此行进非常缓慢,速度堪比蜗牛,考虑到曹操随时可能杀到,因此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很多人都劝刘备不要感情用事,赶紧放弃百姓,轻骑前进保命要紧,但刘备却说:“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我,图得不就是我刘备有点人性吗?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做事先做人,虽然我是著名的刘跑跑,但以往我都是一个人,此时此刻我怎么能只顾自己,拍拍屁股走人呢?再说了,说曹操曹操就到,曹操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我能跑哪儿去?”
后来的事实证明,虽然刘备的感情用事害了很多百姓,但是刘备这种“危难时刻虽然显不了身手,但也绝不逃走”的做法,却赢得了更多的民心。与行事不顾百姓死活的曹操相比,更显得刘备爱民如子,值得追随。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这样的人不成功,还有谁能够成功?反之,背弃了道义,失去了民心,本就一穷二白的刘备还能靠什么东山再起?这就是刘备的第八条人脉经营之道——绝不背信弃义。事实证明,朋友绝不是用来欺骗的,感情也绝不是用来背叛的,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说的就是朋友不仅可以改写我们的人生命途,还能丰富、慰藉我们的灵魂。虽说交朋友也要看缘分,但是如果你学不会用一颗滚烫的心去结交朋友,甚至总是把朋友当作利益的载体,你又怎么好意思怪朋友不够意思呢?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是朋友同样是人,同样会有马高镫短需要扶助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在需要的时候体现一个朋友的价值,那么再好的朋友也会离你而去,最终导致你在需要扶助的时候无人可靠,无朋友可依。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非常时期,刘备的仁义还具有感化一切有情众生的威力,比那些动不动就让人放下屠刀的得道高僧还厉害。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刘备投奔公孙瓒后,在公孙瓒的帮助下做上了平原相,由于他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经济建设和防务工作搞得也不错,因此很快得到了当地百姓和士人的爱戴。但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人的红眼病,比如当地一个叫刘平的豪强,就非常不能接受昔日的草鞋小贩刘备做自己的父母官。于是他高薪诚聘来一位武林高手,准备让刘备去做地下工作。但这次恐怖活动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倒不是因为刘备防范措施做得太好,刺客无法下手,而是因为当刺客改扮成平民身份接近刘备时,刘备不仅没有怀疑他的动机,也没有因为他是个“平头百姓”就慢待他,而是对他非常热情,非常友好,非常尊重。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那些冷血无情的人惟一的弱点就是感情,刺客当然招架不住刘备发自内心的深情厚义,因此他当即良心发现,主动向刘备坦白从宽,讲述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刺客还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景仰之心,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去。这个故事在进一步印证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也从侧面给我们指出了刘备的第九条人脉经营之道——绝不狗眼看人低。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即使我们不能收获人脉,但是至少不会成为别人咬牙切齿的对象。就好比省钱也是赚钱的一种方式一样,尽量减少敌人同样是人脉经营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再多的朋友,也抵消不了一个敌人的杀伤力。
总之,一穷二白的刘备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才为其所用,最终在乱世之中打出一片天地,靠的就是货真价实的感情投资和超凡入圣的人格魅力。
如果你还没学会怎么进行感情投资,我们再来看一个现代的例子:
2005年的中国首富、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博士刚开始创业时,公司需要大批原材料——硅,但当他找到一家德国公司,提出订货意向后,对方却以订货量太大为由拒绝了。当时德国老板的儿子也在场,小家伙拿着一个旧打火机反复请求爸爸为他修好,施正荣非常和蔼地对小家伙说,可以帮他带回国修理,达成“协议”后,他回国后第一时间就请人修好了打火机,并送还给了德国老板。结果不久,德国老板就主动给他打电话说:“订货量没有问题。”
感情投资,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打火机而已,就看你用不用心。
2.借势:财富路上的惟一捷径
如果问,财富路上到底有没有捷径呢?相信很多朋友会觉得幼稚,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没有免费的午餐,就算天上会掉饼干,肯定也是过期的。
其实,这正是大多数人之所以与财富绝缘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过期的饼干也是饼干,关键时刻也能救人一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赚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其捷径的。这个所谓的一定程度上的捷径,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借势。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势”。举例说明,在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中,狐狸为了活命壮着胆子骗老虎说:我是老天爷派来的新任林业部长,你怎么能吃我呢?不信你就跟在我后边,看看百兽怕不怕我?老虎不相信,就跟在它后面,果然一路上吓得百兽望风而逃……在这里,“势”就是老虎,狐狸正是借着老虎的“威势”,吓跑了百兽,同时借助百兽纷纷逃走的“大势”,骗过了老虎。可见,“势”是一种强大到一定程度的力量,或普遍到一定程度的趋势,如社会潮流。再举例说明,水大到一定程度就叫水势,火大到一定程度就叫火势,风大到一定程度就叫风势,权大到一定程度就叫权势,钱多到一定程度则叫钱势。如果有人说茶杯里的水势如何如何、打火机的火势如何如何、电风扇的风势如何如何,肯定会被笑掉大牙。据此我们得出,所谓借势就是想办法借助那些强大的力量和普遍的趋势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古往今来,那些白手起家者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借势,能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为自己服务;而那些只知孤军奋战的人,结果自然相差悬殊。
我们先来看看商圣范蠡的借势之道。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范蠡是历史上少有的淡泊名利之人。但在我看来,范蠡绝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而是多少有点官迷心窍。首先,如果他真的淡泊名利,那么他从一开始就不会出仕,而是老老实实地做一只闲云中的野鹤。其次,范蠡之所以激流勇退,并不是他自己想退,而是因为他看透了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换言之,如果勾践是个可以共富贵的人呢?范蠡还会退吗?此外,即使是在得知昔日同事文种被狠心老板勾践“卸磨杀驴”之后,范蠡也没有放弃继续从政的想法。而且他很快就找到了新东家。这个新东家,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齐国的田恒。
当然了,范老板一心想做官也没什么不好,他做多大的官跟我们也没有丝毫关系。与我们有关系的是范蠡在新东家田恒手下打工时的一段经历,可以让我们从侧面一窥范蠡的借势之道。
《韩非子》中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担心勾践悬赏通缉他,就跑到中关村办了个假身份证,化名“鸱夷子皮”,游历到齐国后,辗转进入了田恒的公司。有一天,田董事长不知哪根神经不对,临时决定带范蠡去燕国考察市场行情。更神经的是,他既不准备搭飞机,也不准备坐火车、汽车和马车,而是决定乘“11路”直接走到燕国!可怜的范蠡只好背着大包小包随行,一路上连跑带颠,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走到望邑(今河北望都县附近)时,范蠡再也忍不住了,心说田恒你这个杀千刀的,这么多行李你一件也不帮我拿。既然你不仁,就不要怪我设计你了!于是他停住脚步,说:“东家,请允许我给您讲个故事。话说有一年夏天,久旱不雨,一个沼泽眼看就要干涸,栖息在沼泽里的一大一小两条蛇准备搬迁。临行前,小蛇对大蛇说:‘如果我们各走各的,人们就会把我们当作普通的过路蛇,肯定会抓住我们做蛇羹。所以我们得换一种方式——你最好背着我走,那样人们就会把我当成蛇神,就不敢轻易冒犯我们了。’大蛇觉得有道理,于是背着小蛇爬上大路。结果人们见了都很恐惧,谁也不敢靠近它们。如今东家您长得俊美,而我生得丑陋;您穿得体面,而我穿得寒酸。别人见了我这样的跟班,顶多把您看成个暴发户。小瞧咱俩倒是小事,要是碰上黑店,把您当成普通客商“咔嚓”了怎么办?我看咱俩不如学学那两条蛇,掉换一下身份,你扮作我的跟班,那样人家看了就会想:“这么脱俗超群的人都做了他的跟班,这个人肯定是个有身份的人!千万不能得罪啊!’即便遇上黑店,他们也不敢轻易碰一个有背景的人。”田恒一听深以为然,当即抢过行李背在身上,乖乖地跟在范蠡身后一路随行。未己,两人来到一家旅店,旅店老板见这随从仪表不凡,心想这主仆定非寻常百姓,立即拿出酒肉殷勤招待……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如果你还记得前面的章节,你一定已经发现了——原来借势同样不能忽略公平性原则!原来借势不一定非得借“人势”!不错,表面看来,故事中范蠡是在借田恒之势。但是他想说服田恒,就必须借助另一个势。这个势,就是“两蛇搬迁”的故事,其实质则是人们头脑中的迷信思想和他“设计”出来的田恒担心倒霉的心理。试问,一个连别人的思想和心理都能借来利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借,还有什么借不到呢?事实上,范蠡也正是因为达到了天地万物无可不借的境界,才得以“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
无独有偶,范蠡的老朋友庄生也是个借势高手。书接前文,话说官儿迷范蠡投奔了新东家田恒之后,靠着自己的能力很快做到了国相的位置,但不久,善于相面的他发现,田恒跟他的老东家勾践相比,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家伙连齐国国君都敢杀,自己又是个容易招人嫉妒的能人,还是赶紧跑路吧。这一次,他跑到了陶地。也许是两次从政的经历让他彻底看透了权力场,因此这一次他不再继续寻找新东家,而是再次跑了一趟中关村,又办了个假身份证,化名陶朱公,开始一门心思地经商。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范蠡是按照他的老师、农家学派的创始人计然的十二循环理论从事商业经营的。关于这一理论,我们稍后再具体交待,这里我们先说说靠着这一理论大赚特赚的范蠡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的事情。
《世说新语》记载:陶朱公范蠡在陶地发大财的同时,还发扬老有所为的精神生了个小儿子。这位范公子就像当今的好多富二代一样,从小不务正业,顽劣淘气,挣钱一个不会,花钱倒像流水,与范蠡的大儿子范老大的勤劳本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范蠡对小儿子的行为倒是很看得开:赚那么多钱,不让儿子花让谁花?真正让范蠡上火的是他的二儿子,这个范老二,哪儿都好,就是脾气不好,范蠡做梦都担心老二在外边儿闯祸。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怕什么来什么,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位国际刑警将一张逮捕通知书送至范府——范老二杀了人,如果不是因为他在被捕时高喊了一句“我爸是范蠡”,我们早就把他立即执行了。看在钱的份上,我们决定暂时关押,秋后问斩。
范蠡当即长叹一声说:“唉,难不成还要让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理。不过我听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我还是想想办法吧。”想来想去,爱子心切的范蠡想出了一个违背天理的办法——让小儿子携带千两黄金去楚国疏通打点,营救二哥。
一向对兄弟爱护有加的范老大却不同意。他认为如果让顽劣不堪的三弟去楚国,多半会害了二弟。还是让自己去成功几率较高。但他把嘴皮子都磨破了,范蠡死活不答应。于是范老大钻进了牛角尖,他固执地认为值此关键时刻,父亲不派自己而派小弟去,分明是认为自己不肖。既然我这么不肖,也就没必要活在世上丢人现眼了!说完他找来一把圆月弯刀,扬言如果不让去的话就抹脖子。估计这位范老大曾经有过抹脖子的先例,范蠡还真怕他想不开,再加上范蠡的老伴也在旁边历数小儿子的种种劣迹,说大儿子办事能力如何如何强,范蠡不得已只好答应了大儿子。临行之前,他千叮咛万嘱咐,交待大儿子到了楚国,一定要把千两黄金和自己的亲笔信交给自己的老朋友庄生,任凭庄生处置。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能救你二弟的性命。
于是救人心切的范老大当即乘快马奔向楚国。但等他见到传说中的庄生后,当时心里就凉了半截。因为这个听起来很牛的庄生,并不住在楚国的别墅区,而是住在郊区一所破破烂烂的违章建筑里。范老大不禁想,什么庄生啊?简直是个低保户!真不知道老爷子怎么想的,要把一千两黄金交给他。但事关重大,他最终还是按照父亲的吩咐,把黄金和书信交给了庄生。
庄生毫不客气地把黄金放在桌上,对范老大说:“你赶紧走吧,你弟弟很快就会没事的。”
范老大本来就有点怀疑庄生的能力,见他这么轻描淡写,心里更嘀咕了。心说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本事。如果真的如你所说,我就跟弟弟一块回去。如果你不行,我还可以找找别的关系,想想别的办法。于是他假意答应,暗地里却在一个贵族朋友家里住了下来。
按说范老大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毕竟多一手准备就多一分把握。但事实证明,他这纯属多此一举。因为庄生虽然穷,但却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无形资产——他的廉洁、正直和博学在楚国妇孺皆知,这使得包括楚王在内的很多人都非常尊重他。事实上,范蠡也正是看中了庄生这一点。包括那些黄金,也不是送给庄生本人的,而是给庄生打通关节准备的费用。作为老朋友,庄生本人也无意接受范蠡的黄金,收下黄金只是为了让范老大安心——这么多钱都收了,还能不给你办事?他原本打算,事成之后再把黄金还给老朋友,而范老大却不了解庄生,从而害死了弟弟。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人族少年叶寒,身怀神秘功法天帝诀,入大世界中,与群雄争霸,观万族并起!天地苍茫,今朝我主沉浮!小说关键词万古天帝无弹窗万古天帝txt全集下载万古天帝最新章节阅读...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