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 富老板的富贵经(第7页)

哥们儿的说法,自然有他的道理。尤其是回想到我当年刚做这一行时的窘迫,我就更能理解他了。当一个人的肚子饿得咕呱乱叫,而他兜里的人民币却不够买一个素馅包子充饥的时候,伟大、希望和前途,都扯淡!

好在我挺过来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知道,有太多的同行没能挺过来,有太多的同行都快挺不住了。但这又能怪谁呢?怪别人好象不太厚道。说别人不新鲜,还以我自己为例。

我做自由撰稿人之前,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校对。不是跟你吹牛,在当时的校对领域,我敢认二流,就没人敢认一流。当然我的收入也是一流的,比现在一些小作者还要高。但我为什么要改行呢?说起来不怕您笑话:每当人家问我你是干什么的?我说做“校对”,对方基本上都是摇摇头,“没听说过”,害得我还得跟人家解释:说白了就是给人家大作家写的书挑个错别字什么的。对方就说你这工作挺好的,我说好什么啊,好得你都不知道世上有这种工作……

长话短说。数年前,我摇身一变就坐在了一个既不要求学历也不要求经验的图书公司的作者岗位上。但坐了没几天,我郁闷了:别看“作者”这玩意儿听起来挺唬人,但由于入行头一年稿费太低(千字8元),我的工资始终没能突破1500元大关。美其名曰是“搞文化的”,实际上还跟不上那些“搞餐饮的”服务员。就因为这个,一年中前前后后去该公司应聘的人不下30个,但只有我和小杨两个人坚持了下来。

不过,小杨的“坚持”却另有奥妙:你不是稿费低吗?好,我就给你加快速度。一来二去,小杨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但时至今日,他的收入仍然停留在刚开始的水平。前不久的一个饭局上,一个刚入道的同行向他请教怎么才能多赚点钱?小杨很大方地告诉他:“根据我的经验,只能是加快速度,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写3本……”还没说完,小杨的爱人说话了:“千万别跟他学!他一个月是能写3本,可回头还得用半年时间改一本!好几本连改都不用改了!人家书商说了,太垃圾,改了也不要了!”“你少在这儿放屁!”“我没放屁,我说的是实情。”两口子差点儿没吵起来。朋友们都劝小杨慢慢来,做几本精品,小杨说:“唉,一时半会儿我还真慢不下来,习惯了……”

看几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吧:

老虎伍兹从小就立志成为尼克劳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但由于家境贫寒,他根本打不起球。后来初中体育老师发现了他的才华,并出资让他去俱乐部打球,其球技才得以突飞猛进。但是不久,一个同学帮伍兹谋到了一份周薪500美元的职位,这对家境贫寒的伍兹而言诱惑力可想而知。于是他婉转地告诉老师,自己想参加工作改善家境,不想继续打球了。老师说:“孩子,难道你那成为尼克劳斯的梦想只值每周500美元吗?”一句话打消了伍兹的念头,坚定了他的信念。几年后,他终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高尔夫球手。如今,光是为他服务的球童,周薪就高达数千美元!

20多年前,被人们誉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的谭盾为了更大的梦想,只身去美国留学。由于家里实在无力供他求学,刚到美国时他不得不在街头拉小提琴卖艺赚学费。谭盾很幸运,他和一个黑人琴手争到了一个赚钱的好地盘——纽约格林威治大街一家商业银行门口。二人配合得也很好,每天收入都很可观。但好景不长,谭盾却失踪了,搞得黑人琴手好不郁闷。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在自己的地盘上再次偶遇谭盾。他热情地问:“兄弟啊,你现在在哪儿拉琴?”谭盾说在林肯中心音乐厅。黑人琴手又问:“那个地盘儿也很赚钱吧?”他哪里知道,当时的谭盾已经是世界知名的音乐大师了!

十几年前,陈天桥还在陆家嘴集团担任秘书。不久,由于他不愿意追随调往浦东新区任副区长的领导去政府部门工作,于是提出了辞职。一个精明的上海同事提醒他“快要分房了,等分了房再走”,陈天桥却说——“难道我这辈子自己还挣不了一栋房子?”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有诗云:“给鸟翼系上黄金,它还怎么飞翔?”与之相类似的是一句国产大俗话:“母鸡只能在墙头上扑腾,不是因为翅膀小,而是因为墙头上晒着老玉米。”某资深股评家则结合自己的炒股心得形象地指出:“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平庸的人那么多?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在于他们喜欢玩长线,而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国股民热衷于炒短线:频繁进出,频繁换股,一年到头儿忙忙碌碌,看起来像个操盘高手,实际上赚不到钱不说,还往往被套牢。原因就在于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严重畸形,一切向钱看。看着昨天买的股票今天就赚了钱,看着上午买的股票下午就赚了钱,谁还能静得下心来向前看——玩长线——呢?”

再看看别的方面,不也如此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很多同胞的腰包确实鼓了,大部分同胞的生活水平也确实提高了,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以环境严重污染,资源几近枯竭为代价的。可笑的是,我们的歌唱家还在那里唱什么“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诚然,干什么都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诚然,局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效果值得称颂。但社会价值观的恶化怎么救赎?恐怕不是把孔老夫子立在天安门前那么简单。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贪官落马?为什么黄赌毒黑屡禁不绝?为什么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镘头、毒胶囊层出不穷?为什么很多城市有众所周知的“红灯区”?为什么很多地方笑贫不笑娼?为什么二奶满天飞,小三到处得瑟?为什么调查显示有九成的女大学生希望嫁富二代?为什么宝马车一撞了人网民们就喊打喊杀?为什么我们的执法人员要“钓鱼”……为什么太多,答案却只有一个:一切向钱看。我们真的应该警醒了!

当然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只向前看,不向钱看。

“水能覆舟,水亦能载舟”,从一定程度上说,当今世界,钱就是水,不管你是“喻于利”的小人,还是“喻于义”的君子,不喝水,谁也活不下去。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的创作,等等等等,没有钱,也都将失去动力。凡·高为什么要自杀?直接的导火索是没钱!昔日殖民主义者日本和德国,现在凭什么吵着闹着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钱!

另一方面,钱还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有句老话叫“穷山恶水,丑妇刁民”,西方也有句谚语叫“贫穷和野蛮是一对孪生兄弟”,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穷得衣衫褴楼,吃了上顿没下顿,你还能指望他装绅士、扮君子?他不偷不抢就算不错了!法家开创者管仲说过:“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话虽说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红灯区的小姐们,可谓仓禀实、衣食足,但说她们知礼节、知荣辱无疑是笑话),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什么叫作“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一个地区的老百姓都穷得穿不上裤子,吃不上饭,那肯定是领导班子有问题,即使他再清廉,老百姓也不满意。再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如果你自己连今天的晚饭都不知道在哪里,你拿什么捐助受难的同胞?也许你会说有国家呢,那么,如果国家也没钱怎么办?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精神很好,但这种精神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所以联系上下文,我们说,单纯向钱看是一种委缩的人生观,单纯向前看则是不现实的天方夜谭。人既不能只看前,也不能只看钱,而是应该看向前方的钱。

8.想富口袋,先富脑袋

几年前,一个人称“奶牛”的地下二奶挺不理解地问我:“我就不明白:你学历还没我高呢,你怎么就能写书?我怎么就不能写?”

我说:“学历不高就接着学呗,看得书多了,自然就会写了。”

她不信:“我天天看呢,我也自学,我怎么就学不会呢?”

我笑着说:“术业有专攻,咱俩学的不一样,我是学写作,你是学着怎么勾引男人。”

她笑着骂:“去你的!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

玩笑开罢,该严肃地谈谈我的自学史了。

我的自学大概是从读小说开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四五年级。至今我还记得,那本书叫《烈焰腾腾》,内容大概与抗日有关,懒的查了。从初一开始,除了语文、历史等少数我觉得还有点意思的课程,其他课程我就很少“上”了。老师在上面讲他的,我就在下面看我的。由于看得相当的投入,没少被老师抓现行。我那些尊敬的老师们没少为此教育我,说实话当时我也知道那玩意儿对一个学生来说没什么好处,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最终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学术打假为己任的方周子同志动辄称别人的学校是野鸡大学,实话告诉他,我连野鸡大学都没考上,我很早就进入了社会大学。蒋方舟同学曾经写过一篇《大学骗我的那些事》,她哪里知道,如今的我是多么后悔没机会让大学骗上几年!

香港回归那一年,我毅然决然地跟父亲来到咱伟大的首都北京。后来父亲在北京郊区承包了一块菜地,他带着十几个人种药材、种菜,我则跟老叔负责卖菜。一年后老叔给人当了倒插门女婿,我就一个人卖。虽然上千斤菜我每天都能卖完,但一年后我却被无情地剥夺了卖菜的权利。主要的原因是父亲认为我卖得菜多收得钱少,因为我总会想尽办法(包括减价)在中午之前把菜卖个差不离,然后在摊子旁边竖上一个写有“摊主有事去了,顾客请自行挑选,旁边有秤,有钱盒,您放一毛不嫌少,放一块不嫌多,没零钱就拿去吃算了”的牌子,接着去旁边的书店租本书,跑到市场后面的小山坡上读了起来……

由于上诉被驳回,我一赌气离开了父亲的菜园。但除了看书啥也不会的我,找来找去只找到一个给电脑学校发传单的工作。众所周知,这活儿城管叔叔不允许。就因为这个,我先后进过不下十次派出所,还被收容遣送了3次。但我绝不像某些人那样提到城管就咬牙切齿,相反我还特感激他们。因为我当时的主要工作地点是中关村图书城附近,城管来了我正好去书店躲一下,看看书。同行们都是一边看书一边看着窗外,希望城管早点走,为学校也为自己创造效益。我却一边看书一边默默祈祷:城管叔叔,您今天能不能不去别的地方?往往是城管都走了,我还在那儿看个没完。于是电脑学校不高兴了。不怕,接着找,咱也算有经验的人了。去别的电脑学校应聘,我还带上了条件:工资少点儿没问题,但您必须得让我去图书城!对方就问为什么?我当然不能说想趁城管去的时候看看书,就编了个理由说去那儿买书的人都是爱学习的,在那儿发容易出单,我也有能力,能多拿点儿提成。对方一想有道理,可以理解,基本上都同意。如是整整三年。

后来,有了老婆孩子,工作也换成了稍微体面点儿的校对,但看书的习惯一直没改。有一次,我一边给儿子喂牛奶,一边看书,突然老婆一声怪叫,我一看——牛奶都洒到被子上了!当时校对公司有个同事钓鱼非常在行,他经常去家里串门,受他话里话外的影响,老婆就试着引导我:“你不如跟××学学钓鱼,至少能改善改善生活。”有一次陪老婆回娘家,岳母居然这样嘱咐我:“回去少看点书,帮她做做家务,那玩意儿又看不出钱来……”我当时表面上忙不迭地说好好好、是是是,心里却嘀咕:“老人家,这您就有所不知了,书中自有颜如玉,要不是多看了几本书,我能搞定你女儿吗?她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还有我那亲爱的老婆,这些年让你受苦了,但你一直都知道,我要的不是暂时改善改善生活,我要的是彻底改变我和你的命运!OK?虽说我现在看出来的钱还比较少,但至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再者说,古今中外,爱看书也能从中看出大钱来的人多了去了。谈几个爱读书的成功人士吧:

据说,网络经济升温时个人资产一度超过比尔·盖茨的亚洲首富孙正义,23岁时曾经因肝病在医院住了整整两年,期间他一共读了4000多本书,平均一天5本(也不知道是怎么读的)。出院不久,孙正义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他站在那个装苹果的箱子上,向他刚刚聘到的两个员工宣称:“25年后我要成为世界首富”时,两个员工一致认定他疯了,第二天就辞职了。其实不是孙正义疯了,只是他们不知道孙老板曾经读过4000本书,而且还在继续读。

据说,比尔·盖茨9岁就读完了整部《世界大百科全书》,对天文、历史和地理知识了如指掌。有一次,一个自以为学识忒渊博的哈佛毕业生去微软面试,盖茨看了看他的毕业证书,问:“请问,你真的是哈佛大学毕业的吗?”“是的,准老板,我是哈佛的毕业生。”“那就是说,你很聪明?”“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智商应该还不错。”“你是来应征产品部经理的?”“是的,准老板,希望我能有机会为您服务。”“既然你这么聪明,那我问你,亚马逊河有多长?”“亚马逊河……”——对方顿时傻了眼。盖茨说:“显然你还不够聪明,你应该多读一些书再来面试。”

那么,读多少书才能去微软面试呢?比尔·盖茨没说,新东方老总俞敏洪则在一次演讲中给出了自己的标准:“读书多,就意味着眼界更加开阔,更会思考问题,更具创新精神。新东方有一句话叫‘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就是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其次是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一个人创造事业的无穷动力。因此新东方招聘高级人才时都是我面试。我的首要问题就是‘你大学读了多少本书’,如果你回答只读了几十本,那我肯定不要你。我心中的最低标准是200本,我自己在大学期间读了800本。而我的班长王强,在大学里读了1200本,平均每天一本。有人会问,读完书忘了跟没读过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完全不一样。就好比谈恋爱,一个谈过恋爱后又变成光棍的人和一个光棍相比是有自信的。因为当他看到别人谈恋爱的时候,他会在旁边‘嘿嘿,想当初老子也是谈过恋爱的’!”

也许你会说,我已经读够200本了,可以去新东方了吧!不见得,因为那只是俞敏洪的最低标准。如果有人读了300本,比如说我吧,俞敏洪多半要我不要你。所以,您至少要拿出比我读得多的精神,才能把我PK下去,才有基础谈卓越、成功与赚钱。

也许你还会说,我读过的书老多了,虽称不上汗牛充栋,至少也有几十个书架,可我的命运为什么还没从一个杯具变成一个洗具呢?很遗憾,我只能告诉你,你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书呆子”。好在我这儿还有个不算秘方的秘方,那就是思考。子曾经曰过,“学而不思则罔”,我们不妨这么说,读书就好比吃饭,精神食粮嘛,而思考好比一个人的消化系统,不消化,吃什么都是糟蹋粮食。怎么思考呢?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研究出什么先进的思考模式,惟一的办法就是一个劲地琢磨它,时时处处琢磨它,为此还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去商店买东西,从商店出来忽然想到一个不错(当时觉得)的策划,一高兴就把自行车给忘了。过了两天,当我再次经过那家商店,忽然发现门口那辆自行车怎么那么像我的?还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去菜市场买了几斤绿豆,几天后等我想煮绿豆粥时却怎么也找不着,儿子提醒我:你是不是落在车筐里了?我跑到外面一看,一点儿没错!别说,这地方的居民素质还真不是一般的高!

也许你还还会说,为什么很多文盲能当大老板呢?我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可棒了,为什么一到社会上就不行了呢?其实,学习远远不止坐在学校里混个文凭那么简单。那些带着钢印或者没带钢印的小本本,顶多意味着你曾经接受过教育,至于你被教育得怎么样,可就难说了。教育是被动的(别人教你),学习则是主动的(学习)。至于那些能当大老板的文盲,他们虽不会读书,但他们懂得向生活尤其是生活中的成功人士学习。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社会就是一本无所不包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它庞杂而又清晰地将人归成三类:成功、失败、平庸。你不希望成为后两者,就要每天用心阅读形形色色的生活周刊,并且绞尽脑汁读懂它,随时随地学以致用。就比如我吧,遇到一个人,一件事,我首先想到的是它能不能写到书里面,给读者些许借鉴意义?就为这,有些人甚至不敢当着我的面做某些为人不耻的事了。因为他知道,我一高兴没准就得让他成为下一本书里的讽刺对象!

也许你还还还会说,我也想学啊,可一天累个臭死,晚上沾床板就着,我实在没精力。那我告诉你,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都这么累。如果不想一辈子这么累,那就趁着年轻咬咬牙,强迫自己再累点儿。我曾经教一个有志青年学过写作,但是当我每天晚上出现在他面前想教他点儿小心得时,他却一脸疲惫地对我说:“老大,饶了我吧,今天我累死了!”搞得我真不明白是我在跟他学,还是他在跟我学!

也许你还还还还会说,我也想学,可我连买本书的钱都没有,你能借我点儿吗?这让我想起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多年前,我在一个邻居家打麻将,打着打着老师来家访,说您(邻居)可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将来怎么办?邻居解释道,我们也想让孩子上学,可家里没钱啊!老师指着麻将说:“打麻将有钱,没钱给孩子交学费?”邻居继续解释道:“我现在只有十块钱,十块钱可以打一锅,可我把这十块钱交给您,您能让她上学吗?”老师气得脸都白了,说“那好,你们接着打,我不打扰了!”我想说的是,也许您现在的经济确实困难,但如果您真的连一本书也买不起,那我就不打扰了。

也许你还还还还还……会说,但我的解释只能到此为止了。禅宗有一个著名公案叫《喝茶去》,大意是说唐代有一个学僧不远千里找到赵州禅师请教问题,赵州老和尚劈头就问:“你来过这里吗?”学僧说:“来过”。赵州就说:“喝茶去”。学僧赶紧改口说:“没来过”。没想到赵州还是让他“喝茶去”。旁边一个弟子就问,怎么来过这里您叫他喝茶去,没来过这里您还叫他喝茶去呢?莫非旁边的茶馆有您的股份?赵州笑着说,“你也喝茶去”。我想赵州的意思大概是说,你不能什么事儿都问我,你得沏一壶茶,静下心来自己琢磨去。

热门小说推荐
梦醒细无声

梦醒细无声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好想住你隔壁

好想住你隔壁

婚后  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  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

太古神王

太古神王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

问道章

问道章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龙王传说

龙王传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