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章 大元帝国 世界帝国风暴而去(第4页)

阿合马之所以得宠于忽必烈,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理财”。也就是说,他懂得如何大肆搜刮,增加朝廷收入,以满足忽必烈在财政上的巨额需求。

首先是赋税,阿合马极力追征逋赋,加重了农民负担。征宋战事不断,农民艰困,一些地方减免赋额,阿合马认为这会使国用不足,坚持按旧额征收;此外,盐、茶、酒、醋的税额也不断增加。因此,在劝衣政策下恢复了的农业生产,没有给农民带来许多好处,而是经过阿合马之手充实了元朝的国库。其次是官办矿冶,其中铁冶的规模最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也最密切。但是阿合马实行官办铁冶,铸造农器官卖;价高路远,很不方便,甚至耽误耕作。再次是钞法,阿合马通过大量发行无本的纸钞来收进社会上的财富。于是,“钞轻物重”,纸钞贬值,物价踊贵。1276年江南平定前后,阿合马又力促忽必烈在江南以中统钞更换南宋的交会,并实行盐与药材的官卖。

阿合马感到遵循汉法建立起来的国家机构有碍于自己“理财”,便千方百计地去控制、变更或削弱这些机构。至元三年(1266)增立制国用使司,他兼领使职。至元五年(1268)御史台新立,他害十白它的监察职能,屡屡奏请撤销,未能得逞,又百般钳制它发挥作用。这时,木华黎的后裔安童为相,站在汉法派一边,对他有很大妨碍。至元六年(1269),他奏请升安童为太师,企图架空安童,但未得逞。第二年,他又奏立尚书省,以排挤和取代中书省的权力,他任尚书省平章政事。

从此,他人肆另》斥汉法派官员,而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到重要岗位。安童进行干预,他公然说:“大小事情都交给我办了,用什么人,应由我来挑选。”至元九年(1272),两省合并,表面上是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实际上是阿合马以尚书省的班底去控制中书省。“一门悉处要津”,他的子侄都担任重要官职。譬如,至元十年(1273)时,他的儿子忽辛是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江南平定后,他的另一个儿子抹速忽出任杭州达鲁花赤。他又广为收罗党羽,不少商贾向他行贿而取得官职。他广占美女,甚至献美女的人也可以得到高位。从忽辛开始,他的部属往往利用职权经商,而且侵盗国库大量财物。渐渐地,阿合马家族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宝。

对于阿合马的罪行,忽必烈也有所觉察。但对宋战争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如果没有人出面替他搜刮是不行的,所以他舍不得罢免阿合马。他曾对人说:“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三者兼备,才能做宰相。回回人中只有阿合马够资格。”

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忽必烈按惯例离开大都去上都,真金随同,阿合马、张易(中书平章政事兼枢密副使)等留守大都。益都千户王著看到人心愤怨,密铸一大铜锤,立誓以锤击毙阿合马。三月十七日夜,王著与高和尚合谋,联络80余人,假称皇太子还京做佛事,进人大都。守宫官员忙兀台、张九思等察觉有异,集合卫士进行防备。但张易听从王著矫传的皇太子令旨,发兵来到东宫。王著等到达东宫南门,呼唤阿合马出来迎接。阿合马刚一出门,王著当即把他抓住,用藏在袖中的铜锤砸碎了他的脑袋。又把阿合马同党郝祯叫出来杀了,把张易囚禁了。这时,张九思赶到,指挥宿卫出击,乱箭齐发,起事者溃散。王著挺身而出,泰然就缚。接着,高和尚也被捕。忽必烈闻报震怒,立即派枢密副使孛罗、司徒和礼霍孙等急赴大都镇压。二十一日,王著、高和尚、张易都被处死。王著临刑时,“气不少挫而视死如归”,他大声说:“我王著为天下除害,今天要死了,将来必定会有人记述我的事迹。”他死时年仅29岁。

事后,忽必烈从孛罗处得知阿合马的许多奸恶,以及侵吞了大量财宝,于是下令将阿合马戮尸,让狗吃他的肉。阿合马的子侄全部处死,他们的家产全部没收,同党也多被罢黜。

《蒙兀儿史记》的作者屠寄认为,“忽必烈汗外勤远略,内兴土木,国力不给,不得已而用兴利之臣”。所以,阿合马才可能“逞其贪残”,为国理财,也为国积怨。不是忽必烈无用人之明,但国家开支日广,也只得谋利计功。问题在于“阿合马之徒取之非其术,而忽必烈用之亦非其途”。可谓一针见血!

5.脱脱更化

《至正直记》卷一《脱脱还桃》篇,记载了脱脱小时候的故事。

脱脱小时候,他的父亲马札儿台做个小官,没有家产,只能租赁人家的房屋住。院子里有一株桃树,还没有结实,过了几个月,桃子熟了。马札儿台从外边回来却发现桃子都不见了,就把小脱脱叫过来,问是怎么回事。小脱脱说:“我把它们都采下来放在一个篮子里。”“你为什么不吃呢?”马札儿台问他。小脱脱说:“当时我们租赁房屋时,又没有说租赁这株桃树,这些桃子应当还给主人家。所以,我不能吃。”马札儿台很高兴,觉得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果然,脱脱后来位进太师。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脱脱的诚实。历史上的脱脱也确为一代名臣。

脱脱生长于伯父伯颜的家里,幼年从浙江名儒吴直方读书。15岁的时候,脱脱做泰定帝皇太子阿刺吉八的侍卫官,后来又担任了亲军都指挥使。1338年,他当上了御史台(最高的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大。骄横的伯颜没有想到他的侄子脱脱会有一天“大义灭亲”将自己赶下台。

伯颜在朝中几近独秉国政,所以,伯颜与顺帝的矛盾日益尖锐。伯颜还派侄子脱脱出入内廷,监视顺帝。多年来,顺帝在伯颜威势面前敢怒不敢言,自己随时有被伯颜废掉的危险(这伯颜确有废妥欢贴睦尔而立文宗的儿子蒸帖古思的想法)。脱脱与他的老师吴直方商议后,决定向顺帝进言他的“大义灭亲”的计划,顺帝欢喜万分。

至元六年(1340)年初,伯颜亲自率领兵卫,邀请顺帝外出打猎。顺帝进退两难,脱脱要顺帝让皇太子代行。这皇太子就是文宗的儿子蒸帖古思,伯颜想趁此机会,挟持皇太子,号召天下兵马,拥皇太子即位。谁知他刚走出京城,脱脱就把京城里伯颜的亲信全部抓了起来,连夜派人把皇太子接回京城,用顺帝的名义下诏书,宣布伯颜的罪状,降他为河南行省的长官。当伯颜接到诏书赶回京城来责问的时候,京城城门紧闭,脱脱在城楼上把他奚落了一番。伯颜狼狈南下,途中又接到命令,改为发配到南思州阳春县(今属于广东省),走到江西,病死。

伯颜被逐后,马札儿台做了中书右丞相。但只有半年,他就在通州办旅社、开酒馆、置槽房,每天的利润可进万石;又指使人贩卖私盐,牟取暴利。脱脱对他父亲的作法,深以为忧。他对参政佛喜问说:“您是我父亲的朋友,对您的话他言听计从。您应当劝说我父亲,使他解职家居。不然,别人会议论他‘逐其兄而攘其位’,人言可畏啊!”佛喜问找了个合适的时机,把这话告诉了马札儿台。马札儿台只好辞官家居。

至正元年(1341),脱脱任中书右丞相,一反伯颜旧政,史称“脱脱更化”。

脱脱的改革的主要措施有:第一,恢复伯颜废黜的科举制。科举制起于隋唐,但元朝建立后直到仁宗的时候才实行科举制度。伯颜掌权以后,为防止汉人做官,下令废止科举。脱脱再次恢复科举制;第二,置宣文阁,恢复太庙四时祭;第三,平反昭雪一批冤狱;第四,开马禁、为农民减负,放宽政策。脱脱上台以后,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种税收,放宽了对汉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间禁止养马,脱脱上台废除了这一禁令。第五,主持编写宋、辽、金三史。中国历来有修前朝历史的传统。元朝建立以后,宋朝,辽朝,金朝三个朝代的历史,一直没有正式编写过。至正三年(1343)三月,元顺帝诏修辽、金、宋三史,脱脱担任总裁官。脱脱组织了汉族史学家欧阳玄、揭侯斯等人,畏兀儿族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党项人余阙,蒙古人泰不花等人一起参加修史,开创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后来,这三部史书被列人中国正史《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只有《宋史》、《辽史》、《金史》三部是少数民族宰相当主编的,也只有这三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历史学家共同完成的。

脱脱在四年多时间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转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绩。至正四年(1344),脱脱因病辞位。五年后,即至正九年,脱脱再被起用。此时,灾荒频仍,国库吃紧。为解救危机,脱脱更改钞法,印行至正交钞,并整治河患。至正十二年(1352),率兵击败徐州红巾军。至正十四年(1354),他被朝中政敌弹劾,流放云南。至正十五年(1355)被人毒害。

脱脱是元朝后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脱脱一死,元朝再无起色,直至灭亡。

强元败亡

蒙古统治由盛转衰,前人留给他的是一个破烂的摊子,元顺帝虽废除旧政,改革弊政,但其虎头蛇尾,最终图治之心消失殆尽。元朝,这个强盛的、征服过几乎整个亚欧大陆的超级王国也走上了一条衰亡的不归路,

1.黄河挑动天下反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贼,混愚贤。哀哉可怜!这是《辍耕录》所载的《醉太平小令》。这支小令揭露了元朝后期黑暗统治“人吃人”的本质和“黎民怨”的社会状况,指出“开河变钞”是红巾起义的导火线。

至正四年(1344),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在两个月内,就有白第堤和金堤两处决口。河南、山东、安徽、江苏许多沿河地区遭受水灾,元朝政府的漕运和盐场,受到严重影响。直到至正十一年(1351),元顺帝才命贾鲁为兵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河南北诸路军民十五万人和庐州等地戍军两万人到河上服役。民夫被征发,影响了农户生计,而两万军人,又在治河工地上监工,任意殴打民夫。民夫的伙食和工资又遭到治河官吏的克扣,致使民夫怨声载道。开河,为发动起义提供了群众基础。

元顺帝即位,本来就空虚的国库,再加上他的挥霍浪费,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吏部尚书懊哲笃等人建议用更钞法来摆脱财政困难。这一建议得到了右丞相脱脱的支持。其具体办法是:发行“至正交钞”的纸币。使它和原来世祖忽必烈发行的“至元宝钞”并用。但新钞一贯相当於“至元宝钞”的两贯,加之当时掌管印造发行钞币的宝泉提举司滥印滥发,实际上是用“钞买钞”。新钞所用纸张质量很低,用不久就模糊破烂,人们连兑换都来不及。再就是铸造“至元通宝”铜钱,也与历代旧币通行。在钱钞通用的情况下,人们当然不愿使用没有实际价值的纸币而愿用铜钱。脱脱曾令,凡不使用钞的人,要给予处罚,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后来人们以物易物,对政府发行的钱币干脆丢开。

当时在河南、江淮一带盛行白莲教。

白莲教是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流派,得名于东晋庐山慧远的白莲社。南宋初,昆山人茅子元首创此教。因教义浅显,修行简便,宣称只要口念阿弥陀佛,死后即可到西方的极乐世界,所以教徒发展很迅速。元末起义,南方北方的红巾军都利用白莲教组织群众。“白莲教”主要在江淮一代传播,信徒很多,主要的传教者,淮东有韩山童,淮西有彭和尚。

韩山童及其信徒刘福通、杜遵道等人筹划起义,他们首先散播流言,说明王即将出世,然后刻了一个石头人,只凿了一只眼睛,背上还刻字说:“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悄悄埋在黄河河道中。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河工们在疏通河道时,果然挖出了此物,一时间人心惶惶,“白莲教”的信徒们纷纷前去寻找韩山童问计。

韩山童等人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聚集了3000余人在白鹿庄聚义,杀黑牛白马,祭告上天。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而刘福通则冒充宋大将刘光世的后裔,众人共推韩山童为“明王”,约定头扎红巾为号,待时起义。

由于泄露了消息,元朝派兵镇压,韩山童被捕身亡。刘福通、杜遵道冲出重围,正式掀起反元的红旗,攻占颍州(今安徽阜阳)。他们发布文告,指出当时社会极端不公,他们要“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不久后,彭和尚也在淮西煽动徐寿辉、陈友谅等起义,各地白莲教徒纷纷响应。起义军头裹红巾,因名“红巾军”,义军转战南北,极大地打击了元朝的腐朽统治。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刘福通改变了策略,采用稳扎稳打,击败了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的袭剿。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把在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避难的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属安徽),正式建立了政权,因为他们号召要恢复宋朝,所以政权的名字叫宋,年号龙凤,韩林儿被拥立为皇帝,又叫“小明王”。

刘福通为扩大战果、分散元军对大宋政权的压力,遣军三路北伐,企图形成对大都的战略包围。但三路大军配合失当,北伐失败。至正十八年(1358),刘福通攻克汴梁。汴梁为北宋故都,以复宋为号召的刘福通迁韩林儿至此,成为北方红巾军的鼎盛时期。后经元军的合力围攻,汴梁陷落。刘福通挟韩林儿退守安丰。至二十二年(1363),投降元朝的张士诚,命其将吕珍围攻安丰,使得刘福通处境十分窘迫。城中缺粮,已至“人相食”的地步,有的尸体埋在地下很长时间后还被人扒出来吃掉。有的用井泥团成丸子,用人油炸着吃。小明王无奈,只好向暂时还承认他的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亲率大军至安丰解围,救出小明王和刘福通后,将他们安置在滁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遣廖永忠迎归小明王和刘福通至应天。行至瓜步,廖永忠将其二人沉人江中。宋政权由此灭亡。

元末义军遍布,除韩林儿的宋政权外,改元建国者还有方国珍、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人或这些人的政权继承者,最后都被朱元璋逐一击败。

热门小说推荐
梦醒细无声

梦醒细无声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好想住你隔壁

好想住你隔壁

婚后  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  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

太古神王

太古神王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

问道章

问道章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龙王传说

龙王传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