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有四种善知识:“一者见人贫穷卒乏令治生;二者不与人诤计;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当相念。”
意思是:第一种善知识是,看见朋友贫穷困窘,就办法帮他维持生计;第二种善知识是,不跟朋友斤斤计较。第三种善知识是,经常跟朋友保持联系。第四种善知识是,常常将朋友记挂在心。除此之外,还有四种特殊情况下的善知识:“一者为吏所捕,将归藏匿之,於後解决之;二者有病瘦,将归养视之;三者知识死亡棺殓视之;四者知识已死,复念其家。”一是朋友被官府追捕时,应该帮助他躲藏,然后设法为他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在专制时代或许可行,在当今法制时代是行不通的。二是朋友老病无助时,当予以赡养。三是朋友死后,当亲往吊唁。四是朋友死后,当照看他的后人。
在处世风格方面,有四种恶知识:“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者见人死亡弃不视。”
意思是:第一种恶知识是,稍加冒犯便勃然大怒。第二种恶知识是,有急事让他去办,他却拖拖拉拉。第三种恶知识是,别人需要他帮忙时,他就躲过一边。第四种恶知识是,亲友死了他却不去吊唁。
在处世风格方面,也有四种善知识:“一者欲斗止之;二者欲随恶知识谏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劝令治生;四者不喜经道,教令信喜之。”
意思是:第一种善知识是,别人发生矛盾时,设法劝阻,以免引起争斗。第二种善知识是,别人想学坏,他设法劝止。第三种善知识是,对方懒惰,不理生计,应该劝他勤于劳作,赚钱养家。第四种善知识是,对方不爱学习正道,应该劝他勤于学习。当然,佛祖所说的“经道”,是指佛经和佛道,也可引申为其他经典和道理。
最后,佛祖说:“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佛祖以上所讲的只是一般的做人道理,他却说自己因为这些方面做得好,所以“自致成佛”。可见做人是人生的根本。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了,从事任何事业就有了深厚的根基。
文殊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文殊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在四大菩萨中,他的智能第一,大乘佛教将他推为众菩萨之首。
一人一境界,一心一菩提
文殊菩萨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摘自《维摩诘所说经》
不读佛经,不知道自己有多傻。
记得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为什么发笑?因为人类的智慧非常有限,无论对任何事物,都只能看到某一面,并且只能看到这一面的表层,根本不能透视无遗。在有限认知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无疑带有极大的偏见。无论研究出什么道理,想出什么办法,都是漏洞百出。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人能大获成功呢?这个道理,好比业余十八级的棋手们下棋,虽然双方的棋艺都低劣到无以复加,但仍然会有输赢。某个人即使屡战屡胜,获得冠军,也不能说明他的棋艺有多高明。
佛祖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佛法无边”,从不谈论“顶峰”或“极限”;他说“非法非非法”,从不谈论什么“绝对真理”,更不说什么“天不变道亦不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是对的,错的是别人。如果读了佛经,就会意识到,我们从来没有真的正确过。我们都是把猜测当真知,按照想当然的办法做事。有时结果很好,有时结果不好,都不过是业余十八级棋手走了一连串随手、漏着、败招之后偶然得到的结果如已。
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记录了佛祖的弟子们探讨“入不二法门”的故事。这些弟子都是智者,他们追随佛祖多年,造诣不凡,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好像都是对的,却各不相同,让人不得不惊叹:原来对同一个问题竟有如此多的视角。假如凭一人之智,能够看到的绝对没有多;假如有更多的人,看到的一定会更多。既然如此,哪有“绝对真理”呢?当真是“佛法无边”啊!
当时,维摩诘对师兄弟们说:“各位,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请大家各陈己见吧!”所谓“不二法门”,意思是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这里是指佛道。
法自在菩萨首先发言:“生和灭是二。佛法既无所谓生,也就无所谓灭。悟得无生法,就是入不二法门。”
法自在菩萨的说法好像很对,佛家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没有生,就没有灭,不就是空吗?
这是,德守菩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我、我所是二。因为有我,就有我所。如果没有我,就没有我所。所以,无我就是入不二法门。”是啊,如果没有我,就没有我拥有的、我向往的、我归依的一切,这不就是空吗?
不眴菩萨又说:“受、不受为二。如果不接受佛法,就得不到佛法。因为得不到,就无所谓取,也无所谓舍,无所谓学法,也无所谓行法。这就叫入不二法门。”“受”是领取接受的意思,有身受、心受两种。这里主要是讲心受。这段话的意思是,佛法也是空的,无所谓受与不受。反过来说,如果接受佛法,那就是承认有佛法了。既然承认有佛法,就会舍弃其他法门了。有了取舍,也会有学佛法和行佛法。这样,心里就有了执念,就不是空了。
德顶菩萨说:“垢、净为二。看见了垢,就没有净。只有除掉垢、净的念头,无垢无净,才是入不二法门。”垢是不干净的意思,也有“坏”的意思,既指物质的东西,也指思想。如果头脑中有干净的概念,必然看到不干净的东西;有好的概念,必然看到不好的事物。有人说:眼不见为净。不去看那些不喜欢的东西,自然心里清静。但这只是消极逃避的做法,境界并不是很高。只有在心中消除垢净的概念,达到无垢无净的境界,才不会受垢的困挠。比方说,现在的贪官污吏多,流氓盗匪多,心有垢净的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就难受,索性不看新闻、少出门。心无垢净的人,新闻照看,门照出,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仍能心如止水,平静如镜。
总共有32位菩萨对“入不二法门”这个论题发表了意见,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介绍,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读《维摩诘所说经》。本文举这个例子,旨在说明,对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无数种意见存在;对任何一个人,都有无数种评价。而且每种说法可能都是对的,至少都有一定道理。
正因为大家都对、都有道理,就说明每个人并非全对,也不是完全有道理。事实上,无论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完全正确过,就连佛祖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平时与人发生意见冲突,没有必要把自己当成正确答案的提供者,没有必要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别人一定错了。我们可以坦陈自己的意见,但应该认识到,它仅仅是一种意见而已,未必是最正确的一种。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也许能使自己的想法变得更正确。
当发生意见冲突,大家争执不休时,应该怎么办呢?维摩诘菩萨的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当各位菩萨讲了自己对“入不二法门”的看法后,文殊师利菩萨就问首先提出问题的维摩诘:“我们都讲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说说,什么是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的回答是: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心有灵犀一点通,叹息道:“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沉默有时就是最好的表态。
当你意识到不管怎么想、怎么说都不完全正确时,与其喋喋不休地证明自己绝对正确,不如什么也不说。
婚后 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 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嫁了。陆一语的男友被她亲妹妹抢了,她的建筑设计图被她妈妈转手卖了。就在她因偷卖设计图面临坐牢时,一个她从未敢肖想且权势涛天男人出现了。霍予沉看了看手表,还有半个小时民政局关门,你知道该怎么做。...
简介宇宙杀神渡劫陨落,重生为地球上的废材少爷,身边还有个貌美如花的未婚妻,这一世,注定不平凡他无心世俗,却成为地下世界的王者他医术无双,让无数人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