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随着考生全部入场,考棚大门封闭,云板敲击三声,一直在公堂上闭目养神的县令宣讲了一番纪律,县试第一场这才开考。
鸦雀无声的考场内,唯有书吏举牌在场中巡游而过的脚步声。而考题就写在木牌上,分别是试四书文两篇,试贴诗一首。
谢拾抬眼一看,木牌上果然有未冠题与已冠题之分,他于是认真看向未冠题。
首题人不知而不愠。
次题不如无书。
试贴诗赋得春风扇微和得风字,六十字成。
先抬笔刷刷将三道题目一字不漏誊抄在草稿纸上,随后谢拾才开始思考如何作答。
思考完毕,得出结论不难
徐夫子曾经同他们说过,周知县性格稳重,文风亦是四平八稳。县试只是童试第一关,周知县不太可能出稀奇古怪的截搭题,更何况是未冠题,想来只要通读四书,八股初具其形,诗句平仄无误,便不成问题。
如今看来,夫子所言不差。
看过首题,谢拾便确信无误这道题目毫无疑问是送分,作为论语开篇,试问在场考生,谁家先生不曾押过这一题
反正徐夫子就考过这一题。
考场里接连响起好几声压抑的惊呼,明显透出押中题目的惊喜。
谢拾在记忆里翻找一番,便找出了自己当初做过的文章,在徐夫子的指点下,几处不足都已修正,重新写来正是花团锦簇。
他不假思索抬笔便默了出来。
此时,如此做的人不在少数。
行云流水般写完第一题,谢拾看向试四书文第二题不如无书。
此题出自孟子尽心下一章,全文为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此书非一般意义上的书,而是指四书之一的尚书。联系上文,孟子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可知,他说这段话是因“春秋无义战”,许多国君无端掀起征伐,却假托武王伐纣,美化自身的暴行。
是以,孟子才说尚书记载不可尽信,如武王伐纣之事,他仅取其中二、三策而已。至于其他记载,如“血流漂杵”便属于“不可信”,武王伐纣既然是以仁者之师讨伐不仁,百姓自然该是纷纷归附,岂会有惨烈厮杀、血流漂杵
换而言之,孟子推崇的是武王“奉天伐暴,施行仁政”,而否定的是“血流漂杵”,而各国国君只看到后者,并未看到前者。
因此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当明其大义,而非生搬硬套。如武王伐纣故事,“奉天伐暴,施行仁政”才是各国国君该从书中领悟的道理。
一番思索过后,谢拾在草稿纸上下笔破题“大贤论为学之道,贵知大义而已。”
大贤即孟子,做八股文时,必称孔子为圣人,孟子、子思子之流,则称之为大贤。
既已破题,谢拾文思如泉涌,顺势继续落笔,承题,起讲,八股,收结洋洋洒洒写下来,一气呵成,终于收笔之时,他只觉腹中空空如也,原来已经过了午时。
用端正的馆阁体在试卷上仔细誊抄完毕,他收好试卷,取出准备好的馒头和清水,开始吃午饭。
由于考棚如厕不便,谢拾尽量少喝水,只是润了润唇,吃了七分饱,便继续答题。
两道四书题已经做完,只剩下最后一题赋得春风扇微和得风字,六十字成。
赋得春风扇微和得风字,即以“春风扇微和”为诗题,“风”字为韵脚。而“六十字成”则指五言六韵诗,县试一贯都是如此。
若是没有限韵,这题并不难。毕竟学子们几乎年年春日赋诗,以此为题实在简单。不过既然有限韵,就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谢拾在草稿纸上写写划划,涂涂改改,小半个时辰后,确定平仄无误,这才将自己草稿上的五言六韵诗誊抄到试卷上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
始辨梅花里,俄分柳色中。
依微开夕照,澹荡媚晴空。
拂水生蘋末,经岩触桂丛。
稍抽兰叶紫,微吐杏花红。
愿逐仁风布,将俾生植功。
嬴天尘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