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既能成功推行改革,又能全身而退。
接过张居正遗志并加以改进的人,就是清朝皇帝雍正。
雍正一继位就推行号称一条鞭法升级版的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永不加赋的政策。
其中火耗就是明朝时期所说的耗余,虽然后来缴税改成了使用银子的政策,并保留了下来。
但是地方官府以“融化碎银铸成官银过程中,加热材料使用费和银子的损耗”作为理由,给耗余换了一个新名字,继续从老百姓身上刮油水,属于是换汤不换药。
雍正的新政就是宣布从此之后,国家作为征税者主动替大家承担这部分损耗支出。
而所谓丁则是指的丁赋,也就是农户的人头税。
雍正在重启张居正死后被废止的税跟田走的基础上,把过去需要单独征收的人头税也融合到了土地税这个资产税里面去征收了。
等于是把生产资料的多寡和纳税的多少真正做到了匹配,最大程度防止地主通过瞒报人口来避税,这已经很接近现代商品经济框架下的税务思路了。
同时,雍正还规定,土地拥有者不再需要因为人口增长而多缴税。
如此一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可以通过多生多干,最终实现多产,而不必担心被不断增长的人头税榨干。
用今天的话概括就是交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完全就是商品经济环境下的税收策略。
雍正的改革直接激发老百姓的垦荒热情,人口和可耕地面积都因此迎来了快速增长。
雍正皇帝推行这样的改革不是没有遇到阻力,相反阻力相当之大。
摊丁入亩极大的影响到了地主、官员、士绅和勋贵阶层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百般阻挠。
面对这样的情况,雍正只能用屠刀开路,最终还是靠着绝对的皇权确保了新政的推行。
不过他自己也被冠以了抄家皇帝的恶名,在他死后,关于他的恶评层出不穷。
甚至直到今天,电视剧里的雍正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以无情冷酷的负面形象出现,连他的儿子十全老人乾隆都不敢全盘接手雍正的新政。
在小农经济既得利益集团、大地主和勋贵们的游说和恐吓之下,乾隆被迫取消了一部分雍正的改革政策。
雍正朕总算是明白为什么说改革勉强成功,原来被弘历取消了一部分改革政策。
一想到自己耗费一生的改革成果被亲生儿子破坏了,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辛苦操劳一辈子,才好不容易成功推行改革。
可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因为利益集团的反对就妥协,让他费尽千辛万苦才成功的改革成果大打折扣。
身为大清皇帝,怎么能因为利益集团反对就妥协呢,这是何等的软弱。
乾隆那么多文武大臣上奏折反对,朕也是迫不得已才妥协的。
他刚一登基,满朝文武群臣就请求废除先皇的改革政策。
那时他毕竟刚刚登基,根基还不稳,适当的做一些妥协,可以有助他快速站稳脚跟。
况且,他也不是全然否定先皇实施的政策,只是取消了一部分而已。
各朝的皇帝看完张居正和雍正改革的政策后,一个个若有所思。
诚然,这两人的改革措施确实可以极大的减轻老百姓负担,但遭遇到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想要推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就要得罪整个士绅阶级,遭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哪怕他们身为王朝的统治者,也不敢轻易施行这种改革政策。
不过相比于第一次张居正的改革和第二次雍正的改革,各朝古人对第三次后世的农业税改革更感兴趣。,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