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六、宁王之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朝皇室成员宁王朱宸濠发动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叛乱,意图颠覆朝廷。消息传至京城,正当朝臣惶恐之际,兵部尚书王琼却胸有成竹,坚信远在江西的王守仁能平息这场危机,显示了对王守仁能力的极大信任。
此时,王守仁正打算前往福建处理另一场叛乱,途经丰城得知宁王叛乱,他立刻调整策略,转向吉安,着手组织反抗力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王守仁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智慧和政治手腕。他深知南昌作为叛军基地的重要性,于是采用疑兵之计,伪造文书和布告,虚张声势,宣称有大量援军即将到来,以此拖延时间并动摇叛军军心。同时,他利用内部矛盾,通过蜡书等手段,诱导叛军内部产生猜忌,成功迟滞了朱宸濠对南京的攻击计划。
在朱宸濠犹豫不决之际,王守仁迅速集结起一支由地方官吏和民众组成的军队,直逼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这一决策,不仅解除了安庆的危机,更为主动出击创造了有利条件。最终,两军在鄱阳湖展开决战,经过激烈的战斗,王守仁凭借卓越的指挥和军队的英勇,仅用了35天就平定了这场叛乱,朱宸濠被俘。
然而,王守仁的功绩并未即时得到朝廷的公正对待。当时,武宗身边的一些宠臣与宁王有牵连,他们出于私心,企图将朱宸濠释放,以便让武宗皇帝亲自“擒获”,以满足帝王的虚荣心。面对这种复杂的宫廷斗争,王守仁选择了极为明智的做法,他将朱宸濠交给较为正直的太监张永,自己则借病隐退,避免了更深的政治漩涡。
直到武宗去世,世宗即位,王守仁的平叛之功才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封赏。这段历史不仅彰显了王守仁作为军事家的卓越才能,更体现了他深谙官场人心、进退有度的政治智慧。王守仁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凭借冷静的判断、巧妙的策略和坚定的执行力,成功平定了宁王之乱,为稳定明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再次验证了其“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实践价值。
七、守制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随着明世宗的即位,王守仁的政治生涯进入了一个微妙的转折点。尽管新帝起初对王守仁的平乱之功有所赏识,但很快这种赏识就转变为冷漠。在王守仁因父亲年迈请求归乡时,世宗最初坚持要他留任,并升任其为南京兵部尚书,最终还是允许他在完成官职交接后回家探望父亲。同年,王守仁被加封新建伯,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是对其心学思想影响的间接肯定。
嘉靖元年(1522年),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去世,按照儒家传统,王守仁需要离职守丧三年,即“守制”。这段时间,他不仅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也借此机会在家乡绍兴深化自己的学问研究与传播,开始了更为系统化的讲学生涯。
在守制期间,王守仁的学术活动尤为活跃。嘉靖三年(1524年),他受邀在稽山书院讲学,这是绍兴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王守仁在这里传授他的心学思想,吸引了众多学者和士子。次年,他又在绍兴创建了阳明书院,进一步扩大了心学的影响范围,其弟子们也开始在各地讲学,使得“王学”得以广泛传播。同年,王守仁的家庭也发生了变化,原配夫人诸氏去世,他又续娶了张氏,并于次年有了儿子,家庭生活与学术传播并行不悖,展现出他个人生活的另一面。
王守仁在绍兴的居住地及其家族迁徙情况,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根据《王阳明年谱》及《姚江王氏宗谱》的记载,王华自达溪迁至余姚,后因喜爱会稽山水而移居山阴,即现在的绍兴。王阳明伯府的建立则在其平定宁王、被封新建伯之后,这一时期大约在嘉靖元年(1522年)之后,王阳明开始在朝京坊建立府邸,进一步稳固了他在绍兴的文化地位。
八、总督两广
嘉靖六年(1527年),在南方边陲,思恩、田州地区民族矛盾激化,首领卢苏、王受揭竿而起,局势动荡不安。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先前的总督姚镆未能平息叛乱,朝廷于是任命王守仁以左都御史的身份,总督两广军务,兼领巡抚重任,寄望于他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来解决这一难题。
王守仁抵达思恩后,其威名早已远播,卢苏、王受深知王守仁平乱有方,未战先怯,选择主动归降。王守仁并未简单地以武力镇压,而是采取怀柔政策,接纳了卢苏、王受的投降,并巧妙地利用他们,以攻心为上,分化瓦解叛军势力。他安排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派遣汪溱、翁素、吴天挺等官员与将领,协同湖广、广西的土兵,分路进击,旨在彻底肃清断藤峡等叛军据点。
在王守仁的精心策划下,明军采取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湖广兵隐蔽行军,直至抵达目的地才突然发起攻势,与明军主力形成合围之势,给予叛军措手不及的打击。叛军原本以为王守仁会分散兵力,放松了警惕,结果被明军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在一系列的战斗中,王守仁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指挥官军攀岩攻寨,逐一攻克叛军的坚固据点,包括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至直捣断藤峡这一叛军的心脏地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守仁还密令各路兵马转移攻势,继续深入敌后,对仙台等处的叛军进行清剿。他利用时间差和空间布局,让永顺、保靖两地的土兵分别行动,约定在五月十三日同时对叛军巢穴发动最后的总攻。在王守仁的严密部署下,永安力山的叛军最终也未能逃脱被围歼的命运,副将沈希仪斩杀了大量逃窜的叛军,断藤峡之乱得以平定,叛军势力几近覆灭。
九、病逝归途
嘉靖七年(1528年),在成功平定思恩、田州的叛乱后,王守仁的身体状况因长期的劳累和肺疾的困扰而每况愈下。深知自己健康状况的他,深感力不从心,决定向朝廷请求退休,以求回归故里,颐养天年。他推荐了勋阳巡抚林富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以确保政务的平稳过渡,未待朝廷的正式回复,便毅然踏上了归乡的路程,这体现了他一贯的责任感和对个人生死的超然态度。
然而,长途跋涉对于病弱的王守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在归途之中,他的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左右),在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港(今日江西省大余县)的船上与世长辞。临终前,面对弟子们的询问,王守仁留下了一句千古传颂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凝聚了他一生的追求与信念,表达了对生命无悔、内心坦荡的最高境界的追求,也成为了后世对王阳明心学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怀念。
王守仁的去世,不仅令其弟子们痛惜不已,更在江西乃至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哀悼。军民百姓纷纷自发穿上麻衣,沿途哭泣送别,这种情景足以说明王守仁在民间的极高声望和民众对他的深厚情感。他的一生,不仅是军事与政治上的辉煌,更在于他心学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在王守仁去世后,朝廷追赠其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其地位与荣誉得到了正式的认可。到了隆庆年间,进一步追赠为新建侯,谥号“文成”,这是对他在文学、军事、哲学等领域卓越贡献的官方表彰。到了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守仁被正式从祀于孔庙,这意味着他的学术地位被抬升至与儒家圣贤同等的高度,阳明心学也由此确立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结语
王守仁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知行合一的真谛,其思想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至今仍熠熠生辉。阳明心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后人不断地探索内心世界,实现自我超越,追求更加和谐的社会理想。在这个意义上,王守仁不仅仅是历史的,更是永恒的。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一念之间,沧海桑田 打眼带你进入古玩的世界!!!...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天为何物? 高高在上,威严莫测,是法则,是戒律,是无情,是冷酷。 天意,何也? 俯瞰众生,操持风云,褫夺赏罚,随性而为。故,天意不可测,苍天不可近。...
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 九天之上,是为仙宫!...
苍茫大地,未来变革,混乱之中,龙蛇并起,谁是真龙,谁又是蟒蛇?或是天地众生,皆可成龙?朝廷,江湖门派,世外仙道,千年世家,蛮族,魔神,妖族,上古巫道,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