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科场顺达
徐乾学是明清之际着名的学者和官员,他出生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十一月二日(阳历11月24日),出生地在今天的江苏昆山。徐乾学自幼天资聪颖,八岁时就能撰写文章,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的家族背景也非常显赫,其舅父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对徐乾学及其弟弟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顺治七年(1650年),徐乾学已经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才能,这一年他与当时的几位文坛巨擘如吴伟业、尤侗、朱彝尊等人共同在嘉兴组织了名为“十郡大社”的文学团体。这个社团不仅聚集了一批当时的文化精英,还促进了文学交流与创作的发展,对于当时的文化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到了顺治十一年(1654年),徐乾学正式步入仕途,进入了太学深造,这是明清时期培养高级官员的重要机构。在太学中,他继续精进学业,并最终于康熙九年(1670年)参加了殿试。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通过者将被授予进士出身,并有机会进入朝廷任职。徐乾学在这次殿试中表现出色,被御赐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即获得了“探花”这一荣誉,随后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开始了他在官场上的生涯。
徐乾学的两个弟弟同样成就非凡,顺治十六年(1659年)他的弟弟徐元文高中状元,而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另一个弟弟徐秉义也考取了探花。因为这三位兄弟的杰出表现,他们被誉为“昆山三徐”,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广为人知的文化名人。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也离不开顾炎武的支持与教导。顾炎武不仅是他们的舅父,更是一位学问渊博、思想深邃的学者,他对三个外甥的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心血,不仅经济上给予资助,还在学术上给予了指导。
二、仕宦着学
徐乾学在科举成功后,他的仕途也颇为顺利,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康熙十一年(1672年),徐乾学担任了顺天府乡试的副考官,与蔡启観共同主持考试。在这次考试中,徐乾学独具慧眼,从被放弃的试卷中发现了韩菼的才华,并最终推荐他为状元。这一举动不仅让韩菼脱颖而出,还影响了当时的文风,使得文章风格向着更加古朴而清新文雅的方向转变。然而,这次考试也并非毫无争议,因为副榜遗漏了汉军卷未取,导致徐乾学和蔡启観遭到给事中杨雍建的弹劾,结果两人被降一级调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徐乾学通过捐赠的方式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并且很快得到了晋升,成为了左春坊左赞善,还担任了日讲起居注官。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父母相继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他必须回家守孝,于是丁忧回到了老家。
在守孝期间,徐乾学并没有停止学术研究。康熙十五年(1676年),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开始编纂了一部重要的关于丧礼的着作——《读礼通考》。这部着作共有120卷,其中广泛收集了各家学说,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剖析。尽管该书在徐乾学去世后两年才由他的儿子刊行,但它在中国丧礼文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读礼通考》在编纂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万斯同的资料,因此存在一定的抄袭嫌疑。
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乾学又参与了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他为纳兰性德搜集了大量唐代至明代学者解经的书籍,最终纂辑成了《通志堂九经解》,共1795卷,这对于后世了解古代儒家经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徐乾学被任命为《明史》的总裁官,负责领导编纂这部重要的历史着作。这不仅体现了他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也是对他学术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徐乾学担任了翰林院侍讲,不久后又升任为侍讲学士。
三、翰林升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徐乾学的家庭再次受到了科举考试的影响。这一年,他的儿子徐树屏和侄子徐树声参加了顺天乡试,并且都考中了举人。然而,这次考试引起了康熙帝的关注,因为他发现许多中举的人来自江南和浙江地区,并且有一些应试者的文章出现了文理悖谬、文体不正的问题。为此,康熙帝下令重新审查考卷,并最终决定将原本的考官撤职严办。这一决定也波及到了徐家,徐树屏和徐树声也因此失去了举人的资格。
尽管遭遇了这样的挫折,但徐乾学的职业生涯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同年年底,他被提拔为詹事府詹事,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通常由有经验的官员担任,负责辅佐太子等皇室成员的学习和政务。
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徐乾学的仕途进一步攀升。这一年,康熙帝在保和殿举行了一次针对翰林和詹事的考核,徐乾学在这次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并与其他几位官员如韩菼、孙岳颁、归允肃等一起获得了皇帝的褒奖和赏赐。随后,徐乾学被提升为内阁学士,并在南书房值班,这意味着他已经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此外,他还被委任为《大清会典》和《一统志》的副总裁,负责这两部重要文献的编纂工作。为了培养新进的官员,徐乾学还为庶吉士编写了一部名为《教习堂条约》的书籍,该书后来被收录进了《学海类编》中。同年,由徐乾学主持解释的《古文渊鉴》完成,全书共六十四卷,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和注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经济政策方面,徐乾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年,户部郎中色楞额提议禁止使用明代的旧钱币,户部尚书官科尔坤和余国柱等人支持这一提议。然而,徐乾学上奏反对,他认为新旧钱币应该并行流通,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骚扰。最终,康熙帝采纳了徐乾学的意见,这一决策显示了徐乾学在财政事务上的见解和影响力。
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徐乾学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并担任经筵讲官。次年,他升任左都御史,并兼任《一统志》编纂局总裁。在这个时期,徐乾学与明珠、佛伦、余国柱等人产生了矛盾。为了反击明珠,徐乾学利用自己的门生郭琇弹劾明珠,最终导致明珠和余国柱被罢免。然而,这种政治斗争也让徐乾学受到了一些负面评价,例如李光地就批评徐乾学“谲诡奸诈”。
同年,徐乾学被提拔为刑部尚书。在这个职位上,他致力于整顿法纪,加强司法公正,包括弹劾和罢免了甘肃和山东的两位总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徐乾学担任会试主考官,这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负责选拔出优秀的人才进入官场。
四、乞归被劾
康熙二十七年,一场震惊朝野的贪污案将徐乾学卷入漩涡中心。湖广巡抚张汧因贪腐被查,供词中牵连出徐乾学等重臣,指其收受贿赂。然而,得益于康熙帝的庇护,此案最终未深入追究,但徐乾学的声誉已受损。不久后,许三礼上疏弹劾,质疑其无实绩何以着佳作,建议逐出史馆。面对舆论压力,徐乾学主动上书请求归乡,康熙帝允准,并特许其携带书局归家,继续编纂《大清一统志》及《资治通鉴后编》,身边汇聚了阎若璩、顾祖禹等一众学者,成就了一段文化佳话。
然而,平静未久,康熙三十年,徐乾学因旧案被重新翻出,他曾致信山东巡抚钱钰,试图包庇朱敦厚之事曝光,两人均遭革职。同年,江南江西总督傅拉塔(或傅腊塔)更是列出徐乾学及其弟徐元文“招摇纳贿,争利害民”等十五项罪名,加剧了徐家的困境。徐元文因此事惊悸过度,呕血而亡,家族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从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间,徐家接连遭遇二十多起指控,风雨飘摇。
尽管晚年饱受争议,徐乾学在学术上的贡献却不容忽视。他逝后,康熙帝念其才学,特命大学士推举文章学问出众者,徐乾学虽已不在人世,但其遗着《一统志》仍被举荐给康熙帝,并获恢复生前官职之殊荣,足见其在清朝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结语
徐乾学的一生,是科举之路的辉煌与仕途起伏的交织,是学术成就的璀璨与家族风波的困扰并存。他以其卓越的才学、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庞大的藏书规模,在清朝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他的人生充满了争议与波折,但无法否认的是,他是一位值得尊敬与铭记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光,永远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
年轻的中医苏韬,在接管祖传的医馆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因而发生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起初只是想要守护身边的人,随后无法自拔地踏入世事洪流,小中医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