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8章 朱轼 从高安走向清朝盛世的帝师元老(第1页)

一、教导乾隆

在清朝的历史上,朱轼作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不仅是朝廷中的重要官员,更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对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的教育上,朱轼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雍正帝深知良好的教育对于皇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特地选中了学识渊博且品德高尚的朱轼作为弘历的老师,希望他能够引导弘历成长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懋勤殿设坛行拜师礼,这一仪式不仅是对朱轼学识的认可,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肯定。朱轼对弘历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坚信只有严格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有一次,雍正帝见儿子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出于父爱,他向朱轼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忧,认为即便是皇子,也不必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朱轼回答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性格和品质的重要性。即使贵为皇子,也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否则可能会走向歧途。雍正帝听后,深以为然,不再干预朱轼的教学方式。

正是因为有了朱轼这样严谨的教导,弘历才得以成长为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帝王——乾隆。乾隆登基后,始终铭记着老师的教诲,对于朱轼充满了感激之情。传说中,乾隆曾经亲自前往高安探望朱轼,这不仅是对老师的一种尊敬,也是对朱轼人格魅力的认可。在这次会面中,朱轼用四盘二碗的简朴宴席款待了乾隆,这顿饭简单而不失礼仪,体现了朱轼一贯的生活作风——朴素而不失庄重。据说,这种宴席形式后来在高安地区流行开来,被称为“朱公席”,成为了当地人民待客的一种传统方式。

二、政绩显着

朱轼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以其清廉审慎的品质赢得了百姓的尊敬,更以卓越的政绩获得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信任与重用。自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进士并担任潜江知县以来,朱轼便以其廉洁奉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任期内,始终将“清吏治,正风俗”视为首要任务,倡导奖励廉洁、惩办贪污,以及禁止奢侈、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他取消了巡府衙门的额外摊派,并简化了巡府的仪仗队规模,这些举措有效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树立了良好的官风。

在担任浙江巡抚期间,朱轼更是以其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当地的海患问题。通过对海宁、上虞一带的实地考察,他发现原有的海堤因建造在浮沙之上而难以持久。为此,朱轼创造性地提出了“水柜法”来加固海堤,这种方法通过使用耐水木材制作成水柜,内部填充碎石,横向排列于堤基之下,再覆盖以大石构筑堤身,并在堤外侧砌筑巨石以保护堤脚。这一方法的成功应用,使得海堤更加稳固,有效防止了海潮侵袭,极大地减少了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福祉。

康熙五十九年,朱轼晋升为左都御史,继续在救济灾民、巩固边防等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康熙六十年山西、陕西遭遇大旱之际,朱轼被派遣至山西组织赈灾工作。他不仅严惩了趁火打劫的贪官污吏,还鼓励富户和绅士捐粮捐款,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此外,朱轼还积极整顿漕河水道,暂停征收米船课税,促进粮食流通,并设立医疗机构救治患病灾民。他还建议在山西建立社仓以备荒年,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引入泉水灌溉农田,使得民众从中受益匪浅。

进入雍正朝后,朱轼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之职,承担起宰相的职责。他得到了雍正帝的高度信任,被御赐“朝堂良佐”匾额,并多次晋升,直至太子太傅。乾隆即位后,朱轼继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乾隆倚重的大臣之一。

三、朝堂良佐

朱轼作为清朝早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学者,其一生的事迹充分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他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的一个普通农家,自幼立志于学,勤奋苦读,终于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进士,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仕宦生涯。朱轼的政治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推崇朱熹学说,秉持“君主专制+道德教化”的为官之道,强调通过教化来改变民风民俗。

在担任潜江知县期间,朱轼将“教民易俗”作为施政的重点,他利用当地的方言编写训解材料,每月定期向乡民宣讲,推广圣谕十六条,旨在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无论在何地任职,朱轼都坚持推行儒家思想,创办书院,提倡儒学教育。他曾三次主持会试,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仅看重考生的学问,更注重其能否理解并发扬儒家经典的精神实质。

朱轼在政务上的成就同样显着。他在浙江巡抚任内,面对严重的海患问题,采取了“木柜法”进行海堤建设,这种方法通过使用耐水木材制成水柜,内部填塞碎石,以此加固堤基,再在外层砌筑巨石,确保了海堤的稳固。这一工程大大减少了海潮对沿海地区的影响,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誉为“朱轼所修不塌”。

朱轼还特别关注民生问题,他深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因此在潜江任职之初便颁布了一系列减负措施,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对于水利建设,朱轼更是亲自参与规划和监督,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切实惠及百姓。他的这些做法,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被尊称为“大清官”。

朱轼一生廉洁奉公,生活简朴,为人所称道。据传,他在宴请乾隆帝时,仅用四盘二碗的简单菜式招待,这种宴席形式后来在高安地区流传开来,被称为“朱公席”。朱轼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学术端醇,器资凝厚”。

四、御赐折扇

御赐折扇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朱轼在雍正朝时的正直与廉洁。这把珍贵的折扇不仅是朱轼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他为官清廉、公正无私品质的真实写照。根据朱轼后裔的介绍,这把折扇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科考公正性的故事。

在雍正朝的一次科考前夕,朱轼被任命为主考官,而刘碧则担任副主考官。按照惯例,皇帝会在考试前秘密召见两位主考官,告知他们考题。然而,在这次科考中,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就在考题确定之后不久,国舅通过其亲信向两位主考官送去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贵重礼品,意图让主考官照顾其子在科考中的表现。与此同时,其他几位朝廷要员也纷纷效仿,试图通过送礼的方式为其亲友谋取利益。

面对这种情况,刘碧选择了接受礼物,并将考题泄露给了送礼者,以换取更多的利益。然而,朱轼却没有被眼前的财物所动,他深知科考的公平性对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至关重要。于是,朱轼在收到礼物后的第一时间,带着所有的礼品和礼单连夜进宫,向雍正帝汇报了此事。雍正帝听后勃然大怒,准备立即惩治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人。

朱轼却建议雍正帝暂时不要处理这些官员,而是先更换考题,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雍正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重新制定了考题。考试结束后,那些试图通过贿赂获得好处的官员们的亲属子女并没有出现在合格名单上,反而是那些真正有才华、见解独特的人才脱颖而出。

雍正帝对朱轼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尽拨佳文、摒除弊端”,并为了表彰他的正直与贡献,特地赐给他一面题有诗句的折扇。扇面上的诗“高岳生良佐,兴朝瑞老臣……”不仅赞扬了朱轼的品格,也体现了雍正帝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五、晚年

朱轼的一生,是奉献与忠诚的写照,他始终坚守在国家发展的前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乾隆元年(1736年),朱轼因长期操劳过度,最终在北京病逝。他的一生,不仅见证了清朝盛世的到来,更是为这一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轼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才智,从寒门学子一步步成长为朝廷重臣。他不仅在政坛上屡建奇功,还以清廉刚正的品格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朱轼始终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置于首位,无论是在潜江知县任上,还是在浙江巡抚的高位,他都坚持以民为本,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晚年时,朱轼虽已身居高位,但仍旧勤勉于政务,始终保持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他关心民生疾苦,重视教育事业,倡导道德教化,力图通过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朱轼依旧坚持工作,直到身体不堪重负,最终因积劳成疾而离世。

朱轼逝世的消息传至皇宫,乾隆皇帝深感痛惜。乾隆帝深知朱轼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不仅是一位忠诚的臣子,更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了表彰朱轼一生的贡献,乾隆帝决定追赠他为太傅,并赐予“文端”的谥号。这一谥号是对朱轼一生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品格的高度认可,体现了朝廷对于朱轼道德风范的肯定与敬仰。

热门小说推荐
五行天

五行天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

天龙邪尊

天龙邪尊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吞海

吞海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霸道帝少请节制

霸道帝少请节制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我是都市医剑仙

我是都市医剑仙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

妙医鸿途

妙医鸿途

年轻的中医苏韬,在接管祖传的医馆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因而发生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起初只是想要守护身边的人,随后无法自拔地踏入世事洪流,小中医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