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此你所做的一切,才能被奉为真谛。
因为没有人比你更接近佛陀!
“对十八岁的王守仁而言,想到得道,进而成为圣贤,又谈何容易呢?
但幸运的是,他还真在读圣贤书中,找到了方法。
答案是四个字——
格物穷理!
圣人告诉年轻的王守仁,理是无处不在的,田地里耕作的黄牛身上有理,你家后院摆放的破瓦罐破箱子有理,你小时候在院子里随手堆起来的泥巴也有理。
领悟理的方法,在于格。
至于怎么格?
圣人没有说。
他只是告诉你,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十八岁的王守仁读到这里,和三年前在关外一样,他又觉得自己行了。
于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寻道之路。
他的寻道之路从一根竹子开始,几天几夜,王守仁都在自家院子的花园里格‘竹’,可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下来,他不仅没有能够顺利悟到道之所在,反而是把自己给整感冒了。
于是第一次,他开始怀疑起书中的圣人之言,这样格物,真的是对的吗?
年轻的王守仁陷入了迷茫,他找不到答案。
而他老爹王华也是气得够呛,觉得自己可能管不了这个儿子了,于是和王守仁展开了谈判。
王华说,以后你想做什么就去做,我不管你了,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你先去给我考个进士回来,毕竟你爹我虽然成就不高,但好歹是个状元,你也不能太给我丢脸吧?
王守仁想了想,觉得这个条件也不算苛刻,于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等一下,知书,成为进士这个条件都还不算苛刻吗?我看过一个统计数据,古代全国平均下来,好像每375万个读书人里面,才有一个人能考中进士吧?”
“没错,考进士可太难了,唐初期每年才出3-5个进士,宋代平均每年70多个,清朝科举改成两年一届,人数稍多,但也是每年只有100出头。”
即使是在数量最多的清朝,每年也才100个进士名额吗?
太恐怖了!
听到这个数据,很多原本对进士考试难度没什么概念的听众,都心里发毛。
特别是明年即将高考的高中生,他们老被灌输,高考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生大考。
但和古代考取进士相比,高考简直就像是小儿科一样简单。
说个对比的概念吧,清华北大应该是大部分国内考生的终极高考目标了,单在2014年,北大一个学校在晋省的招生人数,就超过了110人!
全国新招一本生的数量更是高达36。5万人!
和清朝平均一年100个进士名额相比,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而在王守仁的眼中,老爹让他考中进士这个条件,竟然是“不算苛刻”。
当概念被理清之后,大家都有点无语了。
不是,顾知书,你不是要通过节目对抗抑郁的吗?怎么都把我们给整得有点抑郁了呢?
他们突然有点理解王华的抓狂心态了,这个叫王守仁的小子,的确是很臭屁啊!
“但王守仁的确是有读书基因遗传的,他二十一岁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旗开得胜。
不过,由于王守仁还是坚持格物的道路,每年都花很多精力在杂七杂八的事项上,读四书五经基本上是临急抱佛脚,这招到了会试就不灵了。
六年内他两次落榜,老爹王华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