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礼部官员见皇帝、太子出来,开始引导百官分班站定,向皇帝和太子跪拜行礼。
这是崇祯有意要为太子树立威望。
大臣和勋戚们倒是无所谓,毕竟和太子的君臣名分早就定下了,下跪磕头是天经地义的。
那这一出是针对谁就不言自明了。
朱慈炤同样无所谓,反正你们一家人很快就要整整齐齐去见我皇伯父了。
把大明江山治理的这么好,皇伯父见到你们一定会很欣慰的。
到了九泉之下,也千万别跟皇伯父说皇后、公主都是你崇祯大帝砍死的。
一切怪给李自成好了:皇后是李自成杀的,妃嫔是李自成杀的,公主是李自成杀的,崇祯大帝也是李自成杀的。
至于李自成为什么要杀大明皇室,是因为他造反了。
他为什么造反呢,因为没有活路了。
没有活路就要造反吗?为什么不乖乖躺在家里的破草席上,自己把自己饿死呢。
那样不就给大明朝堂减少麻烦了嘛,那样大明皇帝不就不用被你李自成杀掉了嘛。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真是刁民中的刁民,就活该被刨了祖坟、挫骨扬灰。
朱慈炤也想开了,你们要怪李自成就怪吧,若是他一个人还背不住这口大锅,可以再把张献忠、罗汝才拉来一起扛。
但我还是得跟李自成停停谈谈、边打边谈、亦打亦谈、以打促谈。
不借助李自成的力量,想扛住大清入关后的第一波进攻,那除非光武大帝附体,召唤来个天外陨石雨。
反而倒是定王有些想不开,明明自己哪里都不比太子差,都是同样的父母,为何偏偏要给他下跪磕头。
崇祯时刻关注着定王、汉王,自然看出了定王的不情愿。
这就让崇祯很忧虑了:汉王没有母妃,又出了宫居住,他对皇宫那微弱的影响力会极快地消散掉。再者他那一百侍卫,远远不够发动一场宫廷政变的最低标准。
遍观史书,要发动宫廷政变,最低最低也得有三百人才行。
所以自己才纵容汉王胡闹,允许他出宫。因为这样一来,汉王对皇位就彻底没有威胁了。
但是定王就不一样了,他时不时显露出对太子的不服。而且定王住在皇宫里,时间长了,很容易出问题。
崇祯现在是对谁都要猜忌猜忌。
不过这只是个小插曲,朝会还得继续进行。
崇祯率先提出将陕西三边总督侯恂以救援开封不力之罪,免官下狱。对坚守开封的河南巡抚高名衡等人一一升赏。
此事无人反对,百官都默认了。
但等轮到百官奏事的时候,言官们开始集体反对选九嫔充实后宫的谕旨。
崇祯知道朝野会有反对之声,但万万没料到反对的人这么多。
言官们并不是单纯地反对选嫔本身,而更像是对压抑已久的情绪进行肆意宣泄。
大家说什么,皇帝都不肯听,还猜忌来猜忌去。现在好了,大家终于得到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由头,可以合力反驳皇帝了。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不说危及存亡了吧,也是多面作战、艰难无比。
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这已经不是吃不吃饱的问题了,而是饿死饿不死的问题。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