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去年闲暇时写的番外,与本书无关,稍微整理了一下发出当做之前各种请假的补偿,先声明,没有外星人,没有幻想的部分,是我研究、学习我国文化的一些心得,不想看的可以跳过。】
之前有读者让我写佛道番外,我放在《蓝白社》那本书的最后,叫道之易理与佛之觉悟。
那篇番外写了道之易理,我算是开了个头,描了个框。没有多深入地去讲,顶多算个序。
当时就说了,若要摊开来讲,可能一辈子都讲不完……
就拿【道】来说,一个字就能讲一篇,而欲要讲道,必先讲【易】,而易若想要通俗地让你们明白,天知道要多少篇番外……我自己对易经的研究,可能也只是入门。
有些东西就在我心里,但是想掰开了揉碎了,还得让你们感兴趣地理解下,简直难如登天。
要不怎么说,道不可言呢。
思来想去,千头万绪,我苦于不知从何讲起,因为欲要理解一个,必先理解另一个,而另一个又会展开,需要先理解很多前置内容。
相互串联,环绕成一个庞大的环,在脑中恍如一片星河,无数作用力影响串联,非常难讲。
我只能先淡化其中一些东西,突出讲解某部分。
为此整理出一个目录:
宇宙自然之母为道,万物生灭之源为德。
华夏文化之核为易,人类文明之光为礼。
这一篇番外,我哪个都不讲,先讲这个目录,否则后面都没法讲。
宇宙自然之母为道,这个好理解,又不好理解。
我在之前的番外里讲过,【道】那是最源头,最本质,最无为的存在。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但其实还要更大些。
应该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其无为而无所不为,默默存在,一切万事万物为之运转。
我们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其他概念去让你们悟祂,我没有办法直接讲。
为此我在上个番外给出了一个划分,根据深入层次不同,定为:道、理、法、术。
推荐去把《道之易理佛之觉悟》番外看了,再来理解这一篇内容。
道的道叫做自然,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术叫做技。
我为什么要这么划分,源于我对道德经的理解,多得不说,只说结论,我是根据老子的‘域中四大’,而建立了一个模型。
《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道、理、法、术,便是其基本模型。
域中很简单,可以粗浅当做宇宙。老子这说的是宇宙的道理法术,就是道、天、地、人。
翻译一下:宇宙的道叫自然,宇宙的理叫天,宇宙的法叫地,宇宙的术叫人。
其实宇宙的道,就叫道,其表现形式为自然,算是强行描述。
这里的‘天’、‘地’,也不是指天空大地,那只是其一部分。
人也不是指我们晚期智人,我们只是‘人’这个概念的一部分,强行翻译可以是指智慧生物。
那不过是个称呼,随着时代变化,概念是要更新的,这就是易的道理,也就是变化。
老子说的是概念本质,土的概念是承载万物,一切尽在其中繁衍盛放,其稳定无比,是万事万物的运动平台。
所以古代叫地,现在我们视野大了,就会知道时空本身就是‘地’,而‘天’则是时空之上、之外,包裹时空的那个东西。
天与地,不过是个名,是个代称,是借助现象去传达那个概念。
有人可能就要问,你这不是强行代入吗?
不是的,道德经通篇都是讲概念,所有的具体指代都是例子而已。
其开篇明义,就给整篇道德经定了基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的概念可以定义,也不可以定义,这就是道最自然的体现。
一个东西可以用某个名字去象征,但它也不可以用那个东西去象征。这就是名义最长久的样子。
这么说,你们可能不懂。
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人前,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人后,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