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谋术运用谋略取得成功(第3页)

因此说,愚者容易被蒙蔽,一个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图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活学活用

张仪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他在家闲居了两个月后,决定外出谋事。但到哪里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呢?他细想了半天,觉得魏国比较方便,因为父亲曾在魏国任职,现虽去世多时,但总归有些世交可以托庇。但他又听说,魏惠王不怎么重视人才,许多魏国能人都离开魏国而在别的国家成就了大事。想到这里,张仪又想起了魏惠王与齐威王“论宝”之事。魏王问齐威王;“上方大国必有重宝。”威王说:“没有。”魏王得意地说:“我们魏国虽小,却有十枚直径一寸多的大珍珠。这种盼珠能把前后24辆车映照得清清楚楚。你们齐国是万乘大国,怎

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笑了笑说:“对于什么是宝贝,我与你有不同的看法。我有一位大臣叫檀子,我只要派他守南城,楚国人便不敢在边界挑衅惹事;我还有一位大臣叫盼子,我派他守高唐,赵国人连到黄河里捕鱼都不敢;我有一位官吏叫黔夫,我派他守徐州,燕、赵两国竟有七千多家甘愿随他迁到徐州;我的大臣种首,负责国内治安,结果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些人就是我国的宝贝,能光照千里,岂止24辆车啊!”魏惠王听了,十分惭愧。这消息传开,士人见魏王重财不重人,都各自打算,准备去他国发展。张仪想:“如此形势,自己怎能留在魏国呢?”经过反复思量,张仪决定离开魏国,去投奔日益强大的西部大国--秦国。

于是张仪风餐露宿,紧走少歇,途经周王朝的都城洛邑。他原想在洛邑稍事停留,拜访几个鬼谷先生的故交亲朋,再继续他的行程。不知怎的,张仪来洛邑的消息被昭文君的一个门客知道了,于是忙对昭文君通报说:“魏国人张仪,当年是鬼谷先生的门生,今已来到洛邑。要西游秦国。此人有治国安邦之才,愿君能以礼相待。”昭文君赶忙派人去请,热情接见了张仪,很诚恳地对他说:“听说先生要到秦国去,我东周小国,不足以留住先生,可是秦国有赏识您才华的人吗?如果在秦国不如意,就请先生回来帮我恢复天下吧。我国家虽小,但情愿与先生共享。”张仪深为昭文君的诚意所感动,忙拜谢道:“知遇之恩,当永世不忘。”但他未改初衷,还是离开了东周。临走时,昭文君又送了他一辆马车及许多财帛、衣物,这使张仪很感激。

张仪在东周受到昭文君礼遇之事,使他人还未到秦国,风声早已传到。当时秦国的外相是陈轸,也曾跟随鬼谷先生学习智谋权术,说起来是张仪的师兄,只是二人从未见过面。那时的游说之士只为个人求取名利,出人头地,并不看重师兄弟关系。陈轸的门客田莘为保住陈轸,预先对秦惠文君说:“今秦国业已强大,能与秦国抗衡的是楚国。楚国深知秦国有善于用兵的公孙衍和善于用智的陈轸,因此故意

向其他国家抬高张仪。张仪此来,必说二人坏话,请君上不要听他胡说八道。”秦惠文君听后点了点头。

却说张仪来到咸阳,见这里市井繁华,人丁兴旺,宫殿盖得比周王宫还气派,越发觉得自己到这里寻发展是正确的。他先向人们打听一个人,这人名叫寒泉子,是鬼谷先生的好友,现在是秦国的重要谋臣。

见到寒泉子,张仪先行弟子之礼,后送上老家特产。寒泉子老先生谢后,同张仪谈起与鬼谷先生的友情。张仪的谈吐,深得寒泉子老先生好感。寒泉子问明张仪的来意,对他说:“你的师兄陈轸,现在是秦国的外相,他可不见得欢迎你来呀。他也很有才华,君上很信任他。但你们两个的思路不合,君上只能用一个,你看怎么办呢?”张仪道:“还请老先生指教。”寒泉子略想一想,便把陈轸亲楚的事告诉了张仪,于是张仪心领神会。自此,张仪暂且在寒府住了下来。

这一天,寒泉子归来,告诉张仪:“君上近日兴致很高,接连几日外出打猎。此时晋见再好不过。”

第二天一早,张仪沐浴更衣,求见秦惠文君。秦惠文君漫不经心地问道:“先生千里迢迢来到敝国,有何见教啊?”张仪拜复道:“微臣张仪只慕君上圣名而来,愿为君上效犬马之劳。我来咸阳已有数日,今日求见,只禀报君上一件机密事。此事路人皆知,只瞒得君上一个。为君上计,微臣不敢不报。”惠文君一听,问道:“何等机密事,但说无妨。”仪顾左右而不语,惠文君会意,令左右退下。张仪近前一步道:“臣闻陈轸是楚国间谍。”惠文君想起田莘语,非常生气,不等张仪再言,就把他逐出宫去。

张仪不肯善罢甘休,隔了几日又对惠文君说:“臣明察暗访,得知陈轸早有离秦事楚之意,早在前年陈轸出使楚国时,即已动心。此后,他暗中奔走于秦楚之间。做着双重间谍的勾当。难道君上没发现楚国对秦国很不友好,而对陈轸却非常友善吗?陈轸这个人非常聪明,但

也非常自私,只为个人,不为国家。若君上不信,可亲自问他本人。”惠文君将信将疑,待张仪一走,即召陈轸人宫,问陈轸:“寡人听说你有意去楚做事,可有此事?”陈轸矢口否认。秦惠文君说:“寡人素知楚王对你友善。秦国地小,你还是到楚国去施展才华吧。”陈轸见惠文君对自己生了疑心,再待下去也没什么好结果,也就没再争辩。起身离秦去楚,成为“朝秦暮楚”第一人。

张仪逼走陈轸的同时,也赢得了秦惠文君的信任。从此以后,他便在秦国施展出了自己的才华,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仪被秦惠文君任用后,便开始他的“连横”策略,他“连横”的首选对象便是魏国,于是他只身前往魏国去游说。当见到魏襄王时,他先是轻松地聊了一段家常:“启禀大王,先王在世时,微臣曾竭力促成秦魏联合,先王不愧是圣明的君主,对我本人也是恩重如山,仪,从不敢忘怀。”。

只这几句,张仪就已让襄王觉得张仪是个知恩重义的君子了。张仪继续说道:“正因先王听从微臣所言,魏国不曾受强秦攻伐,其他诸国也不敢随意袭扰魏国。若坚持与秦合作,哪会有今日之祸!如今,魏国面积不过方圆千里,士卒也只有30来万,粮草刚刚够用,这些条件与韩国相差无几。可是魏国的地理位置却不如韩国有山河凭据。魏国无险可守,说起来就像一个大战场,四面受敌,极易被各国四分五裂。诸侯相约为纵,不都是指望能安社稷、尊君主、富国强兵而名扬天下吗?可是所谓合纵,是想让天下皆为兄弟,于是杀白马在疽水之滨欷血为盟。这看上去像亲兄弟一般团结了,而事实上呢,就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为钱财而互相争夺甚至互相残杀呢,何况这么多利害不同的国家杂聚在一起!所以,微臣向来不主张搞什么多国合纵。合纵都是暂时的,长不了,也靠不住,这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道理。事实不也证明了这一点吗?公孙衍放弃与秦联合,而与其他国家约纵,魏国不是照样遭攻伐、受侵扰吗?若大王不事秦国,秦兵就会

越过黄河。拔取衍、燕,攻占晋阳。这样的话,就把赵国与魏国分割开了。赵不能南下,魏不能北上;赵不南,魏不北,合纵也就断了;合纵既已名存实亡,那么大王之国想求无危无患则是不可能的了!如今韩国已事秦,假如秦人扶持韩国而进攻魏国。韩国有太子在秦国做人质,不敢不听。秦、韩合二为一,魏国的灭亡只在眨眼之间!这正是微臣为大王所忧虑的事啊!因而,为大王着想,不如顺事秦国,有秦国做后盾,楚国和韩国必不敢轻举妄动。与秦和好,又无楚、韩之患,大王您就可以高枕无忧、睡个安稳觉了,您的国家也没什么后患了!”

说到这里,张仪举杯呷了口茶,润了润口唇,清了清嗓子,偷眼看了看魏王。见魏王不知是太专注了,还是被唬住了,有些发呆。他一转话锋继续说道:“其实,秦国一门心思只想削弱楚国,楚国强大起来,对秦国不利,对魏国威胁更大,而能助秦弱楚者,莫如魏国。若大王愿与秦‘连横’,秦乃泱泱大国,将归还所占魏国土地。关于这一点,我已得秦王授权,敢拿性命担保。损楚而益魏,攻楚而从秦,既可嫁祸于别人,又可安邦保国,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善事!若大王不听臣言,秦兵将跨过黄河,向东进犯,魏国又如何阻挡得了?到那时,秦王已恼,魏国就是再想与秦和好,恐怕也不可能了!大王周围那些主张合纵的人,都脱离了现实。多说些意气用事的奋激之辞,实不可信,更不可用。愿大王深思。”

听张仪说完,襄王心动。但为慎重起见,并未马上答复张仪,只约期相告。张仪没得到魏王明确表态,就先回秦国禀报去了。

待张仪走后,襄王召集群臣入宫议事。面对当前秦兵长驱直入的形势,群臣也大都苦无良策:打又打不过,事秦又不甘心。于是陷入两难境地。

魏相公孙衍打破沉闷,仍然坚持己见,老调重弹:“启禀大王,张仪之」「不可信,我们上他的当、吃他的亏还少吗?他名义上说秦不想攻魏,只想弱楚。可秦国向来就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常言道:‘贪心不足蛇吞象。’况秦国本就是猛虎恶狼,贪天下之心永无止境。若一味忍让,委曲求全,只会助长秦人势力。秦取楚国后,必吞魏国,正好似‘累石之下,安有完卵’?秦国虽强,也并非神兵天将。依臣之计,不如一面派使臣前往齐国,陈明利害,以求外援;一面举国动员,倾力抗秦,只有抗秦,才有出路。愿大王慎思之。”

襄王再看看其他大臣,皆愁眉紧锁,大眼瞪小眼,不置可否,只好先依公孙衍之计下令备战,实在不行再贿赂秦国以求和。

却说张仪回来以后,只等魏国派人传来佳讯。不想到了约定日期。仍不见魏人来报,料到是公孙衍等人从中捣鬼,便请秦王下令出兵伐魏,迫其就范。两军交战,魏军大败,被斩首数万。秦自此按兵不动,只等魏国主动前来求和。

张仪所言纵约之不可靠,的确不无道理。旧年刚过,新年伊始,齐国就只顾扩张,不顾约誓,出兵伐魏,在观津这个地方大败魏军。这一闹,对魏国来说,就如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对魏襄王来说,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更加坚定了事秦的决心。公孙衍等人再说,也苍白无力,于事无补了。

看到这般情况,张仪再次入魏,大模大样地去见魏王。魏王这次见张仪,惭愧至极,诚惶诚恐,就像落水人捞到一根稻草,不等张仪开言,就惭愧地说:“寡人实在是愚蠢之极,悔不该当初不听先生之言,轻信了公孙衍等人之计,这是寡人是非不辨,用人不当啊!是寡人的过失!请先生代告秦王,魏国愿西向事秦。自称东藩。”

张仪窃喜,却依然若无其事地说:“微臣都是为大王着想,为魏国着想呵!毕竟秦强魏弱,不如此,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呵!”

魏王表示十分感谢,张仪就告辞回到了秦国。公元前313年秦惠王与魏襄王相会于临晋,襄王依秦王言,立亲秦派公子政为太子,两国“连横”成功。

“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主要说的是针对不同的人,使用恐吓与引诱的方法进行说服。而张仪在“连横”游说魏襄王时就把这两种方法灵活地结合到了一起。先把魏国与秦国的实力作了一下对比,如果与秦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其恐吓之意溢于言表。接着又以利诱之,说到连横只为弱楚,而弱楚便可使魏得利,得到秦国的庇护,否则,就可能会有亡国之患。最后,又以兵伐魏国使其就范,再次恐吓威慑,加上齐国攻魏之机。魏国终于答应了“连横”之事。

在不同的环境见到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语气讲不同的话。不过要以平常心对待,否则会得不偿失。“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凡事要因人制宜,做人处世要会“方”,也要会“圆”,要有心眼,要学会变通。

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原文精釋

符验之后加以响应;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搅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做“计谋”。至于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党,结成的党内是没有裂痕的。

战国时期,楚国有王后名为郑袖,美丽聪明而又狠毒,怀王对他十分宠爱。可是,某年魏国为讨好楚国,又给怀王送来一位更加年轻、漂亮的女子,夺去了郑袖之宠。郑袖恨得牙根发痒,决定用计除去此女人,夺回宠爱。

郑袖不像一般女人那样,用找丈夫大吵大闹的做法来解决问题,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自从那个新来的女子来了之后,怀王对郑袖有点冷落,于是怀王担心郑袖心怀怨言,对新人发难,让他为难。但郑袖

生好似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安排新人在最好的宫室中住,给新人做与

自己同样的衣服,分给新人最好的首饰。怀王见状,对郑袖更加信任,

觉得她是一位大度、善良的女人。新人也很是感激,于是对郑袖的戒

心也放下来。认为她是大好人,她在怀王身边多年,深得怀王喜爱,应多向她学习。郑袖见把二人迷惑住后,便施展第二步“迷乱”之计。一天,她告诉新人:“大王对你太好了,直夸你漂亮,不过--”“不过什么?”新人急切地问。“算了吧!一点小毛病。”郑袖假作欲言又止。“不!请告诉我。”新人为了“碧玉无瑕”,缠着郑袖哀求。郑袖看四周无别人,便压低声音说:“大王只是嫌你的鼻子稍微尖了!些……”“那怎么办呢?”新人忧虑地说。郑袖笑了笑,装作轻松地说:

热门小说推荐
吞海

吞海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财运天降

财运天降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神兵奶爸

神兵奶爸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