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云冈石窟开凿于1500多年前,整个石
中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左右,洞窟内
国塑有佛像5万余尊。公元5世纪初,平城(今
上大同)作为北魏国的都城,非常繁荣,在迁
下都洛阳之前的近百年间一直是北方的统治中
五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
千国教。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66年),太武
年
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
234
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杀崔浩。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云冈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
乐舞雕刻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之美的飞天伎乐。
双窟和云冈大佛
云冈大佛位于云冈石窟的第五窟中,
年第五窟为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处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和第六窟相连,是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后室北壁的释迦牟尼坐像是整个云冈石窟群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高17米,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六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柱,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艺术风格
云冈石窟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佛教艺术向中国化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目前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之后再龙门开凿石窟,此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曾在此地开凿石窟,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
236
魏窟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经过魏宣武帝、魏孝明帝的连续开凿,形成以宾阳洞为首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古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另外药方洞、莲花洞等石窟都动用人工巨大。北朝石窟位于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强烈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
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从造像风格上来说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风格。
唐窟
唐朝的石窟开凿最多,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其中尤以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最多,占唐代石窟的多数,这与她长期处在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高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
卢舍那大佛通高17米多,仅耳朵就有
1。9米。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佛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制定的。武则天曾经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武则天自称是卢舍那大佛所化,因此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艺术风格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齐梁帝王死后大多葬于丹阳。他们的陵墓多背依山冈,面临开阔平地。现丹阳境内有齐高帝、梁武帝等十多处陵墓,墓前石兽20多只,至今保存完好,已有1500多年历史,1988年被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梁帝王陵石刻分布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群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境内萧梁河沿岸。从陵口至水经山南北长约16公里。丹阳南朝陵墓的位置及其石刻,自唐以来《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多有记载。20世纪30年代朱希祖曾多次进行调查,1949年以来,江苏省文管会多次组织人进行调查、测绘。石刻造型优美生动,刻工精细逼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南朝雕刻艺
238
术的突出成就。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主要分布在萧梁河两岸、狮子湾、仙塘、前艾庙、金王陈村、烂石垅、三城巷、水经山村等八地十处,这十处陵墓主要是南朝时的齐、梁两代的帝王、帝后陵墓,其中有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赜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陈村、烂石垅、水经山等一些无法考证的陵墓。这些陵墓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动,气魄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齐宣帝萧承陵石刻
齐宣帝萧承陵坐落在丹阳市胡家桥北二里狮子湾,坐南向北,墓葬的封土已经消失,陵前现存石刻二件,东为天禄,保存完好,身长2。95米,高2。75米,颈高1。40米,体围2。75米,昂首挺胸,张口垂身,腾超如跃,有双角,今已残断,颔下卷须垂于胸际;有翼,翼面前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
为长翅;身上长毛卷曲如流苏,尾长曳地;足有四爪,左足前攫一小兽。西兽倾倒于土中,头已不存,其余部分保存完整,身长2。90米,体围2。40米,通高2。42米,颈高
简介宇宙杀神渡劫陨落,重生为地球上的废材少爷,身边还有个貌美如花的未婚妻,这一世,注定不平凡他无心世俗,却成为地下世界的王者他医术无双,让无数人千...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