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葵羹桂醑足风流,春雨初晴转似秋。
桑下无情三宿了见后汉书襄楷传及东坡别黄州诗。
草间有命几时休。
早来未负苍生望,老去应逃死后羞。
传语朋侪同一笑,海南还胜海西游。
此诗作于1959年4月,据北京三联版《陈寅恪诗集》编者注,录自吴宓存稿,诗后有吴宓附记,认为是“借闲情以寓意,虽是娱乐事而寅恪精神怀抱悉全部明白写出,为后来作史及知人论世者告”(该书第131页,2009年)。吴宓并有详细解释,文繁不具引。
对第一首第三句“天上素娥原有党”,吴宓的判断是“钱诗如不引原句,则读者将谓此句为妄谈政治”。陈诗的编者是陈家后人,在此句后特别加了一句“想雨僧伯父亦知第一首第三句尚具体有所指”,由此判断,似乎陈家后人知道此句所指,只是碍于其他原因没有明示。
全诗似并不难理解,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判断此诗主旨为“晚节不亏”,寓意已现,但此诗今典,余英时、胡文辉未能明确释出,释证稍嫌曲折。倒是胡文辉否认的汪荣祖所持“陈垣入党”说,虽史实不符,但思路方向不无道理。
此诗今典,事涉郭沫若。1949年后,郭沫若和陈寅恪的关系,最重要的史料是《给科学院的答复》,其中提道:“碑文你带去给郭沫若看。郭沫若在日本曾看到我的王国维诗。碑是否还在,我不知道。如果做得不好,可以打掉,请郭沫若做,也许更好。郭沫若是甲骨文专家,是‘四堂’之一,也许更懂得王国维的学说。那么我就做韩愈,郭沫若就做段文昌,如果有人再做诗,他就做李商隐也很好。我的碑文已流传出去,不会湮没。”
由信中语气,不难判断陈寅恪的态度。
近年来,新发现的黄萱丁酉笔记中,保存了一些当年陈寅恪和黄萱的交流史料,其中有黄萱诗一首《奉和寅恪师丁酉五日客广州作》,同时,抄录宋杨亿《咏傀儡》,黄萱全诗如下:
老大谁宜时世妆,是非纷泊任评量。
闲看急水舟争渡,难补青天手不忙。
续命缕丝怜断缦,当筵舞袖笑郎当。
随人未敢论长短,辜负平生戏几场。
原诗题后有“依原韵”三字,已涂抹。另纸录《杨亿〈傀儡诗〉》如下:
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
若教鲍老当筵舞,还(转)更郎当舞袖长。
黄萱诗和杨亿诗对读,诗意自现,陈寅恪《丁酉五日客广州作》的今典是郭沫若(拙作《黄萱笔记零拾》,《南方周末》2022年1月17日)。
1958年6月10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厚今薄古问题———答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的一封信》,信中说:“在史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这话我就当着陈寅恪的面也可以说。‘当仁不让于师’。陈寅恪办得到的,我们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为什么还办不到?
我才不相信。一切权威,我们都必须努力超过他!这正是发展的规律。”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是陈寅恪经常听读的报纸,郭沫若对他的态度,他一定知悉。这些情况均发生在陈寅恪作诗之前。他对郭沫若的出处,明显反感,而“天上素娥原有党”的生发,直接感受,或是源于下面这件事。
1958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右上角刊出一则消息《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增添新力量:三百余优秀分子光荣入党 郭沫若李四光李德全钱学森等同志入党开始过党的生活》,其中,提到郭沫若等同志“他们中有的在全国解放以前,很早就参加革命斗争,或者在政治上表现进步,热心社会进步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参加民主运动。解放后他们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党所领导的历次政治运动都积极参加……他们在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中都表现立场坚定,能够同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斗争,维护工人阶级、维护社会主义的利益,具备了入党条件。他们已经由机关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经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的批准。现在他们已经编入党的组织,开始过党的生活”。
1959年3月,郭沫若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现在党组织审查批准了我和其他一些同志入党,这是我终身的幸福。”文章还说:“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口号。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习马克思,学习列宁,学习毛泽东。”(林甘泉、蔡震主编《郭沫若年谱长编》,第17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949年后,郭沫若虽以党外人士身份参与政事活动,但熟悉郭历史的人,一般都知道他早就是秘密党员,这次算是重新入党。以陈寅恪当时交往推断,他对郭的身份应当了解,陈诗作成时间在郭沫若入党之后,距离很近,容易产生感慨。余英时曾认为陈诗自注是障眼法,有意转移读者视线,但吴宓看出其中寓意,碍于时局关系,没有直接讲出来。此典释出,此诗前后诗意贯通,“世态万端同是戏”“留取他时作谈助”“传语朋侪同一笑”等句,也有着落,时地及人物交集史实,符合陈寅恪当时心境和一贯思想,借戏寓意,也是陈诗习见手法。
五、甲辰天中节即事和丁酉端午诗原韵1964年6月,陈寅恪有《甲辰天中节即事和丁酉端午诗原韵》一首,全诗如下:
争传飞燕倚新妆,看杀风流赵燕娘。
林邑驯犀劳远使,昆仑贵客满高堂。
青蛇白蟒当年戏,绿粽红花此日忙。
节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残命卧禅床。
此诗胡文辉《陈寅恪诗笺释》下册,释为“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刘少奇访问东南亚在1963年4月,似嫌曲折,求之过深,不符“天中节即事”,或可再解。
由诗题可知,此诗作于1964年,天中节即端午节,具体日期为6月14日。“和丁酉端午诗原韵”,指1957年《丁酉五日客广州作》,此诗有黄萱和诗及抄录当时陈寅恪记忆的杨亿诗,今典已释出(见拙作《黄萱笔记零拾》,《南方周末》2022年1月17日),此处不赘。
诗题谓“天中节即事”,则此诗作于1964年6月14日后(包括当日,那时北京报纸不可能当天到达广州,如广州有纸型自印,则当天见报也有可能),陈寅恪诗兴由当天新闻引起,应属合情。黄萱回忆说,陈寅恪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主要方式是听广播和听读当时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自在其中。“天中节即事”中的“即事”源于当天报纸,应属合理。
查1964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下方刊有一则《国防部欢宴越南人民军歌舞团———贺龙罗瑞卿陈子平大使出席宴会》的消息,歌舞团演出了《义静烈火》,陈诗应是有感而发。消息上方是当时国家文化部和中非友协举行文艺演出,欢迎坦桑尼亚卡瓦瓦副总统来访,董必武、周恩来出席,同时,配发大幅剧照,可见演员盛妆。陈诗前两句,借咏演出寓深意。当天《人民日报》第七版刊有郭沫若歌颂新时代的长诗《黄山之歌》,其中说黄山的温泉足比华清池,诗曰“平均四十八吨每小时,温度摄氏四十一,泉含矿质可饮可疗医”,此诗口语文言杂糅,新旧典故混用。陈诗标题“和丁酉端午诗原韵”似有所指示,此诗今典前已释出。“飞燕倚新装”寓意明显;“风流赵艳娘”,用唐玄宗嫔妃赵元礼之女赵丽妃作比,表示离奇惊讶。“林邑驯犀劳远使,昆仑贵客满高堂”句,“林邑”为东南亚古国名,即今越南。“驯犀”也是古典,白居易《新乐府》有同题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有专论,此处可借指为“政事”,“劳”似可作“慰劳”解,切合当时情景。“昆仑”
是古代国名,即今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至东非一带,此处可理解为亚非各“小国”,因同版《人民日报》上,刊有多则当时政要会见外宾的消息,如彭真会见印尼共产党代表团、欢迎卡瓦瓦副总统等,此谓“昆仑贵客满高堂”。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消息是“我国强烈抗议美机轰炸我驻老挝代表团”,另有陈毅外长写信给日内瓦会议两主席,呼吁“必须制止美国侵略和挑衅”等消息。
因陈诗明示“天中节即事”,所以后面四句“青蛇白蟒当年戏,绿粽红花此日忙。节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残命卧禅床”,全用端午节事(白蛇传、粽子)发感慨(当天《人民日报》第二版下方还刊有一篇总结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的文章《让京剧革命新花开得更灿烂》)。结合陈寅恪对新时代的感受,于时于地完全相合。陈寅恪1949年后与郭沫若交集的重要史实有四。
一是陈给科学院的答复,主要针对郭沫若。二是1958年6月10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厚今薄古问题———答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的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过,在史学研究方面,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这话就是当着陈寅恪的面也可以说。陈寅恪办得到的,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为什么还办不到?“我才不相信。一切权威,我们都必须努力超过他!这正是发展的规律。”三是20世纪60年代初,郭沫若对《再生缘》发生兴趣,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陈寅恪,郭对陈的考证,多有否定;此事在1964年11月,陈寅恪作《论再生缘校补记》时,已委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陈寅恪行文中未提郭沫若的名字,只以“论者”代称。他说:“夫一百五十余年前同时同族之人,既坚决不认云贞、端生为一人,而今日反欲效方密之之‘合二而一’,亦太奇矣!”(《陈寅恪集·寒柳堂集》,第87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陈寅恪此处提到“合二而一”,直接针对郭沫若《再谈〈再生缘〉的作者陈端生》一文。郭沫若在文章中说,“姓陈的嫁给姓范的,这是一合”;“陈端生的丈夫应该是范菼,菼是荻的别名……故名菼可字(或号)秋塘。这是二合”;对于陈云贞的身世,郭沫若还认为“这些情况和陈端生的身世太相似了。这是三合”(《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第89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四是关于李德裕归葬地的辨证。《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是陈寅恪20世纪30年代的一篇旧文,陈寅恪的结论是李德裕“大中三年12月10日卒于崖州”(《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第48页)。
郭沫若不同意这个看法,他在1962年3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李德裕在海南岛上》长文,认为李德裕死在振州。为写这篇文章,郭沫若到广州时,曾专门到中山大学图书馆“找到陈寅恪有关李德裕死亡岁月的考辨,查到‘李卫公帖’”(见林甘泉、蔡震主编《郭沫若年谱长编》,第1879页)。这个学术问题,目前学界及海南地方史研究者多认同陈寅恪的考证。对郭沫若的意见,陈寅恪没有正面回答,但在《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附记”中,也作了委婉回应。陈寅恪说:“寅恪昔年于太平洋战事后,由海道自香港至广州湾途中,曾次韵义山万里风波无题诗一首,虽辞意鄙陋,殊不足道,然以其足资纪念当日个人身世之感,遂附录于此。
万国兵戈一叶舟,故丘归死不夷犹。
袖中缩手嗟空老,纸上刳肝或稍留。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因为,她是真的很想念他,很想,很想,那股想要他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本来是夫妻,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而且,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一觉醒来,世界大变。熟悉的高中传授的是魔法,告诉大家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法师。居住的都市之外游荡着袭击人类的魔物妖兽,虎视眈眈。崇尚科学的世界变成了崇尚魔法,偏偏有着一样以学渣看待自己的老师,一样目光异样的同学,一样社会底层挣扎的爸爸,一样纯美却不能走路的非血缘妹妹不过,莫凡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够主修一系魔法,自己却是全系全能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