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章 处世篇人际交往(第5页)

细想一下,这两句话其实是我们处理大部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朋友间是这个理,夫妻间难道不也还是这个理吗?作为老师,用之来处理师生关系,同样也很受用。

孔子与学生交谈时,从来都是温文尔雅,非常谦和的。所以师生之道便是朋友之道。每个人都是独立个性的主体,“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对个体的尊重。要想让一个人能够真正地进步或纠正错误,要靠个体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别人强制措施。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

对待朋友的错误或不足,教育的前提是“忠告”,而关键则是“善道之”。劝告的态度要诚恳,不能讽刺挖苦,而要让被劝告的人受用。忠告是要有方法的、合理的、巧妙的、恰当地说出。因此忠告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光有好心好意未必就听你的劝,领你的情。

孔子回答子贡的交友问题,没有泛泛去谈沟通人际关系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是直接提出解决朋友间问题的具体方法:朋友相交于道义,坚决树立是非观念。朋友有错,要勇于进言。如果朋友不听从,一意孤行,你就要适可而止,不必强硬坚持己见。这就是孔子懂得变通的地方,也是儒家处世中的中庸原则的体现。儒家所谓的中庸并不是指通俗理解中的无原则的油滑态度,而是指行为做事懂得变通,任其自然,随时发用,懂得审时度势,因时变通、不固执却又合乎自然之道的含义。这不同于常人的庸俗市侩的误解。

孔子的这段话是对人们的苦心劝导,这段话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说的,二千五百多年来许多人知道和做到却是两回事,也有人因为没有做到,不仅自取其辱,还丢了身家性命。

三国时代当袁绍已经打定主意铁了心要讨伐曹操时,田丰却不知进退,死谏袁绍不可对曹操用兵,并指出了袁绍一连串弱点。

袁绍对众文武说:“我许久就打算进兵许都讨伐曹操,一直没有什么合适的时机,眼下正好赶上春暖花开之际,恰是出兵的大好时机呵!”于是就跟众文武商议破曹之策。田丰没等众人开口,当即劝谏道:“前一时期曹操攻打徐州时,许都很空虚,那时咱们没去袭击许都,已错过用兵良机。如今徐州已被曹操拿下了,曹操的士气正盛,咱们可不要轻敌啊!不如再好好观察一段时间,等发现了漏洞再乘机夺取。”

袁绍眨巴眨巴眼睛说:“让我考虑考虑。”其实袁绍考虑什么呢,他不是考虑田丰的建议,而是在考虑怎样反击田丰,他扭头一下子看到了坐在旁边的刘备,心想刘备的家眷在曹操手里,他肯定赞成我攻打曹操,于是便问刘备说:“田丰劝我固守,你有什么看法!”

刘备说:“曹操是个欺君的恶贼,明公您如果不出兵讨伐他,恐怕有失大义于天下啊。”袁绍一听马上赞扬刘备道:“你说得太好了。”当即就准备部署用兵之事。田丰一看自己的良苦用心没好使,立马又加以规谏。

袁绍没等他说完就勃然大怒,说:“你这等文弱书生就是轻视和害怕用兵,这是害我失去大义啊!”田丰一听袁绍已完全拒绝了他的建议,还不肯停止,进而捶胸顿足地说:“你如果不听我的建议,出兵必败无疑!”袁绍闻言大怒,当时就想把他杀了。经刘备劝止才没有杀他,把他囚于狱中。

田丰的意见不可谓不中肯,本来田丰也是为其江山社稷设想,可是由于袁绍主意已定,想听的要么是好听的话,要么就是为他出点子如何作战、如何取胜的谋略。对于反复的阻谏,袁绍初时能忍能容,终于不堪忍受,便下令将田丰关入大牢听候发落。

后来战局果然如田丰所料,袁绍战败而归。当田丰听到狱卒兴冲冲跑来告诉他:“我军大败而回,他定会记起先生先见之明而重用先生。”田丰却叹道:“吾命休矣,因为袁绍外宽而内忌,定会羞于见我,必杀而后快。”袁绍回来后真的就把田丰给杀了。

相比之下,同处在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聪明多了,是田丰没法比的。在《后出师表》中自称“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应该是位硬骨头的好汉,可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而举国伐吴时,却不见他硬生生非要阻拦,其实他也是知道刘备伐吴必败无疑,但他知道劝也是劝不住刘备的,便在适当劝谏之后,预先做好战败的补救工作。两相对比,诸葛亮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何其明智也。

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与部下或者朋友相处,都要恰到好处。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变成冤家了。人生交一个朋友是很难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劝朋友时要适可而止。

孔子的“中庸”是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是“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是处理事情时的分寸感,“不要使行动突破质的规定性”。企业领导者进行管理决策就要体现为热爱和追求“共赢”的模式。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更要注意。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知道实不可为,只好明智地走开,走了以后,起码还能保持朋友的感情。如若不然,恐怕以后连朋友都做不得了!

〖LM〗

〖BT1〗〖ML〗有才早晚会出头

〖HTXH〗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JY,2〗〖HTK〗——《论语·宪问》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只怕自己没有才能。”

〖HT〗

人与人交往,做朋友,都有自己的标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于是形成了不同的人际圈子。通常人们愿意选择比自己素质高的人交往,与自己素质相当的人也乐意与之往来。当然,前提是能够趣味相投,说得来。

所以,有的人心里就不愉快了,说谁谁怎么不理我了?是不是不了解我呀?其实,人家不是不了解你,而是太了解你了,看不上你呗。他也不是歧视你,而是觉得跟你交往对自己进步不大,于是就没有把你纳入他的圈子里。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是别人不了解你,而是你没有才能。找工作、谈恋爱、同事相处,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在《卫灵公》篇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叮咛之意亦可见矣。”意思是孔子反复唠叨,不厌其烦,非常重视。孔子还在《学而》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在《里仁》里,他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强调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这些都是孔子“君子反求于己”的名言,孔子要求人们修身要自我反省,提高自己。

虽说《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生言语思想的学生笔记,很有可能有重复之处,但有多次出现,那就只有一种理解,是孔老夫子强调这个话题。

《三国志》中记载,庞统刚刚投靠刘备集团时,刘备没有赏识他,只让他到耒阳县担任一个小县令。张飞巡视地方时,发现耒阳县令庞统耽于酒乐,不理县政,事务积压情形惊人,立刻召唤并当面责备庞统的渎职懈怠。孰料庞统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一县政务么,非常简单。当着张飞的面,召唤相关人员,果断处决一应事务,迅速地将数月积累的事务全部圆满解决。张飞立刻刮目相看,向他道歉,请求原谅自己的失礼,并且向刘备引荐庞统。当刘备任命庞统担任军师时,庞统才慢悠悠地掏出一位名人的推荐信,刘备惊奇地问他,为什么不早些拿出这封推荐信?庞统傲然说,他就是想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彰显才华,并不想过分沾某名人的光。

这位庞统先生,就是极富能力而自信的人物,怀才不遇时,也不颓废怨尤,一旦机遇来临,就立刻发出光芒。我们立身处世,也应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与自信。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有才华而没有人赏识还是排在第二位的事儿,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忍耐,做自己想做的事常常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遇到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与其担心不被别人理解,还不如专心提高自己的才能,努力使自己的本事有所提高。

我们来看一个范仲淹苦学成材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本来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五代时期,他的爷爷范赞时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可悲的是,当范仲淹刚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着家境的衰落,母亲谢氏不得不带着他改嫁给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东)朱氏,改姓朱,名说,中进士后恢复本姓。

范仲淹小时候很有志气。他曾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南)醴泉寺读书,因家庭贫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划作四块。早晚各两块,切一点荠菜,加一点盐来吃,这样苦学了三年。后来,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难过,哭着辞别了母亲,到南都(今属商丘)学舍读书。他学习更加刻苦,夜以继日,有时通宵达旦,五年没有脱衣服睡过觉。由于范仲淹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他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范仲淹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当他还是个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来他当了谏官,大胆揭发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受到贬谪处分。后来他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积极推行新政,因触犯一部分权贵利益而遭到排挤,回到陕西防守边境,新政也就废止了。第二年,他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千多年来,这句话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艰苦朴素,经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给乡亲,深得人民拥戴。他“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人民“哭之如父”。ハ穹吨傺驼庋的历史名人,还有许许多多,都是从小刻苦学习,之后才能成就大事,流芳百世的。在你的学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你才能去寻找成功的机会。至于说最后究竟能不能成功,那就要看机遇了。孔子也是具备了成功的才能,却没能成功,因此谁又敢打保票,说自己有本事,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啊。正所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当然,在这个寻找机会的过程中,你必须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丝机会也不放弃,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机会,也要学会给自己创造机会。总之,在有才能的情况下,不懂得把握机会,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当然也就谈不上成功了。《孟子》一书中也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只会担心自己才能尚未完全具备,等到自己的才能真正具备了,学问真的达到了,就不会担心自己没有立身之处了。

孔子谈人生,强调“不怕不出头,就怕没本事”。所谓生死、贫富、成败等等都不是人单独所能决定的,需要外在的形势和机缘。一个人如果一心钻营,倾心于这些自己所不能决定的地方,必然会迷失自己。所以孔子强调做人不怕不出头,就怕没本事,就怕自己的仁德修养的还不够。

能力和修养是人自己决定、能够做到并且应该做到的事。做好了这一点,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到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才有了存在下来的合理性。否则一味地跟在别人或者潮流的后面跑,永远也找不到自己是谁,即便有所成绩那也是侥幸而已。

〖LM〗

〖BT1〗〖ML〗如何与上司相处

热门小说推荐
梦醒细无声

梦醒细无声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好想住你隔壁

好想住你隔壁

婚后  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  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

太古神王

太古神王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

问道章

问道章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龙王传说

龙王传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