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秦国的君侯,自成公以上,史书中皆失其名,从秦穆公开始才记载有名字。秦穆公,名任好,是德公的小儿子,成公的弟弟。成公有七个儿子,没有一个儿子被立为国君,他立了弟弟任好为王位继承人。成公在位4年去世,任好即位,这就是秦穆公。
由于接续两位兄长任期,秦穆公即位时已三十余岁,正值壮年鼎盛之时。在个性上,穆公也和武公最为相像:勇武强悍,爽朗而待人诚挚,做事耿直而积极,因此在部落领袖间声望极高。在他强有力的领导下,原为作战集团而拥有相当独立性的秦国各部落也产生相当强的内聚力,使秦国的国势达到了新的高峰,不但处在其周围的西戎、犬戎不敢有所妄图,连周围的小诸侯也逐渐并入其势力范围中。史称其“益国十二,辟地千里,遂霸西戎”。最后成了西戎的霸主。
承袭了祖先勇猛好动的尚武精神,秦穆公很难自甘寂寞地呆在西方边疆,默默从事内部建设的工作。但至少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已明显看出在未来的时代里,秦国已不能只靠“马上得天下”的领导作风发展了。欲取得足以和中原诸侯竞争的力量,树立长治久安的制度才是当务之急。传统的秦国原属战斗集团,生活风俗上似乎是逐水草而居的,人民与土地的关系较薄弱,因此也造成社会组织上的极端不稳定,国家力量也无法完全集结。秦穆公深知秦国的症结所在,所以他一开始便认定秦国最需要的,是能够使这块土地及这些族人的生命力完全集中并有效提升人才能力的组织规划。秦国多的是“打死不退”的勇将,却找不到能全盘规划、拟订有系统的发展策略及制度的人才。因此秦穆公决心对外征聘优秀人才。
不过,以周王室东迁后的局势来讲,当时中国政治的重心在中原的东区。海边经济大国齐国的领袖齐桓公正被尊奉为当时的霸主。有才气、有抱负的人才,大多会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东方的争霸上,少有人会关心西方边疆新兴国家的命运。况且秦国的知名度并不高,嬴氏一族给人的印象也是粗鄙、好勇斗狠的半野蛮部落而已。这就好像一个成立在偏远地区的中型企业,即使机会及前途都不错,但要吸引外面的人才仍相当困难。
不过,穆公的诚意及努力仍吸引了不少文武全才的杰出将领,像晋国人公孙枝,便是在这时候投效秦穆公的。但是像姜子牙、管仲这种全盘性的规划人才,却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秦穆公在和戎与制戎、交晋与服晋方略的指导下,为了向东部发展,也为了平抚宣公时和晋国间的冲突,秦穆公决心向晋国联姻;晋献公也因国内问题重重,为暂时维持住西方防务上的安全,便将长女伯姬嫁于穆公,终于结成“秦晋之好”。在陪嫁的众媵人名单上,穆公发现原虞国大夫百里奚的名字,却不见其人。在虞国和晋国争战期间,穆公曾听过有百里奚这个人,也知道这个人在列国间颇具贤名。于是请问由晋国来的公孙枝,才知道百里奚有经世之才,只不过怀才不遇,加上糊涂的虞君不曾重用他,才会沦落为媵人。并得知百里奚不甘为奴役,在由晋赴秦的途中逃脱,不知去向了。为了掌握这个难得的机会,秦穆公便派出特使,到各地查访百里奚的下落。
2、五羖大夫百里奚
秦穆公初年,晋献公灭虞、虢,秦穆公在虞灭后,得虞国贤臣百里奚。百里奚是虞国人,早年贫穷困乏,流落不仕,很晚才娶到媳妇,生子孟明,一家人过得不太富裕,倒也其乐融融,百里奚心怀大志,但是在虞国找不到施展抱负的地方。在被晋国俘虏前,曾游历齐、周、虞、虢等国,这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俗风情、地理形势、山川险阻知之甚悉,为他后来给秦穆公筹划东进准备了必要条件。百里奚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坎坷的经历,使他尝尽了艰苦生活的滋味,也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对他后来任秦国大夫时,为官清正,树立以民为贵的思想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百里奚首先来到了齐国,但是没有人赏识他,最后流落街头,乞讨度日。百里奚又来到宋国,这次遇到一个叫蹇叔的人,两个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蹇叔的朋友宫之奇在虞国当上了大夫,蹇叔听说后,就想去虞国向宫之奇推荐百里奚。在宫之奇的帮助下,百里奚当上了虞国的“中大夫”(大夫分上、中、下三级,上大夫即是卿)。蹇叔一个人回宋国去了。
后来,正赶上晋国向虞国借路,以讨伐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君。但虞君为人贪婪,因曾经接受晋献公的宝玉“垂棘之璧”与名马“屈产之乘’,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晋国。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默不语。
宫之奇得知虞君答应晋国的要求,要进宫劝谏的时候,百里奚对他说:“给糊涂的人出主意,就像把珍珠丢在路上。”宫之奇听从了百里奚的建议。结果晋军在灭虢之后,返回时顺路就灭了虞国。虞君及百里奚都做了俘虏。晋献公听说百里奚很有才能,想重用他,但是不论晋献公给什么待遇,百里奚都不答应在晋国当官。
当时秦晋交好,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秦穆公迎亲的日子就要到了,晋献公见百里奚不肯侍奉自己,一气之下就把他当做媵人(陪嫁奴仆)送给了秦国。百里奚很气愤,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被当做陪嫁奴仆,于是半路乘迎亲队伍没注意偷偷逃跑了。百里奚这次跑到了楚国,结果又被楚国当做奸细抓了起来,发配到南海放马去了。
由于百里奚牧马的工作非常成功,使他的名气在楚国的各部落间迅速地传开了。秦穆公派出的密探很快获得这个情报,便回报秦穆公。秦穆公想以重币向楚成王赎回百里奚,公孙枝立刻阻止道:“楚王命令百里奚去牧马,是不知道百里奚有经世之才的缘故啊!现在我们以重币求之,不正是通知他们百里奚的贤能吗?楚王亟需人才,怎会知其贤而不用呢?这样百里奚便不能到秦国来了。”穆公问道:“那怎么办呢?”公孙枝说:“不如以逃媵之罪,用贱价赎之,使楚王不生疑心,百里奚便可自然地回到秦国来。”
于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向楚成王赎回逃奴百里奚。楚成王虽爱百里奚畜马之能,但他正想北向争夺中原霸权,自然不会因为一个能干的工头而得罪雄霸西方的秦穆公,所以便将百里奚囚禁了起来,准备交付给秦国。南海部落的牧人,以为百里奚回到秦国势必论罪受刑,都伤心地来送别,但百里奚反而安慰他们说:“我听人家说秦君有发愤图强的志气,这样的主君怎会有时间关心一个逃奴呢?现在他不远千里到楚国来找我,一定是有要重用我的意思了,我到秦国后,一定会获得富贵的,请为我高兴吧!”
用五张羊皮换来一个经世之才,这段传奇经历传遍秦国各部落间,大家于是称百里奚为五毁大夫。
百里奚在秦国主政期间,内修国政,教化天下,恩泽施于百姓。作为诸侯国的大臣,百里奚劳作的时候不乘车马,暑热的时候不张伞盖,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车马随从,不用甲兵护卫。这种平易朴素的品行,不仅为百官树立了榜样,也以实际行动感动了百姓。
在用人方面,百里奚大力举荐有才德的贤士,蹇叔受到他的推荐,被秦穆公封为上大夫,和百里奚共同处理国事,为秦国的富强与成就霸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外交上,百里奚施德与诸侯,树立秦国的威信,为秦穆公称霸奠定了基础。秦穆公十三年(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请求秦国接济粮食,秦穆公询问群臣该怎么办,有人认为应当借机伐晋。百里奚不同意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最后,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运粮食给晋国。秦国粮船从雍都到绛(今山西翼城东南)络绎不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晋国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粮,无不感激秦国的恩德。
百里奚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在晚年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他依靠出众的才智和超群的谋略,使僻处一隅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国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象《史记》所载孔子的评论,“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即百里奚),爵之大夫……”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百里奚相秦期间,内外安缉,充实秦的国力,奠定称霸以及统一的基础,在春秋时期已很明显,为有识者所称道。秦霸西戎,与晋国抗衡,成为诸侯争霸中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都是秦穆公时期完成的,这固然是穆公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结果,但与百里奚的相业也是分不开的。故论者称许秦穆公的功业,总以任用百里奚为其大端。
3、国有二老,如有二宝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认环境条件不如人,急着往外求发展的秦穆公听完百里奚的分析,恍然大悟,这是个其他诸侯绝没有的机会及条件,以后秦国数百年的发展,大约也不离百里奚这番话所描述的方向了。
秦穆公非常欣赏百里奚的见识,欲拜之为上卿,但百里奚辞谢说:“我的才能不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不被世人所知。我在游历齐国的时候,曾经困窘得讨饭吃,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后来想到齐国追随齐君无知,是蹇叔制止了我的这一企图,使我能够避免卷入齐国内乱的灾难。于是我又到了周朝。周王子颓喜好牛,我就借养牛来接近他。后来颓想要重用我时,又是蹇叔劝阻了我,使我离去,才免于被诛杀。我奉事虞君,蹇叔又劝止我,我虽然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我私下确实是为了贪图财利和爵禄,暂且留了下来。我两次采纳他的意见,都免于灾难。而一旦不听从他的意见,就遭遇了虞君亡国的祸难。由此我知道蹇叔的贤能。请聘请蹇叔来担任上卿之位吧!”
于是穆公派人用贵重的礼物迎请蹇叔,蹇叔既到,秦穆公优礼有加,向前请教说:“百里奚非常推重先生的才能,请问对我秦国未来的霸业有何赐教之处?”蹇叔答道:“秦国僻居西土,和戎狄为邻,地势险恶,军队强盛,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条件比别人好,但却无法跻于大国之中,威德不及之故啊!没有威势,别国自然不怕;没有恩德,别国自然也不服。既不怕又不服,自然就成不了霸业了。”
秦穆公说:“有了威德,便可以称霸天下吗?”蹇叔说:“没那么简单。想称霸天下的雄主必须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对目标的大小早有规划,便不必贪;衡量自己和别人的力量再行动,就不会有气急败坏的灾难;一切有计划,轻重缓急分得清楚,就不会急功近利,造成缺失。主公若能有此三戒,便有资格争霸天下了。”
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地说:“我得到两位先生,真是秦国人最好的长老了。国有二老,如有二宝!”
秦穆公招揽人才,不仅传为佳话,而且成为秦国的求贤传统。后来秦孝公下求贤令,敞开秦国大门招纳贤才,卫人商鞅入秦,变法图强,秦国大治,从此称雄诸侯。秦惠王用魏国人张仪连横诸侯,破了苏秦的合纵,东取三川,西并巴蜀。秦昭王用魏国的范雎,远交近攻,蚕食三晋,削弱楚国。到了秦始皇时,三分天下有其二。秦始皇又用楚国李斯,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从秦国的发展史来看,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公、秦昭公四个国君,四个发展阶段,都是重用客卿人才,包容天下之才为我用而取得的。秦穆公任贤,开风气之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利益而实行的一系革新措施。当时各国为了在群雄争霸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纷纷进行了变法革新运动。商鞅变法是其中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成效也最显著的一次变法,影响深远。商鞅变法全面而彻底,客观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它使封建制在秦确立,秦一跃成为强国,为后来一统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封建制度在中国生根壮大拓平了道路。
1、魏惠王错失商鞅
公孙鞅是卫国的庶公子(妾所生之公子),据传其祖先属黄帝一族的后代,变法成功后,被封于商,故称为商鞅。
商鞅出自名门望族,见多识广,加上自己勤奋好学,所以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干。卫国地处四方交通要道,特别是它的都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城市,积聚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战国初期各种思想风起云涌,各种学说、观点竞辩短长。在特定环境的熏陶、滋养下,年少的商鞅逐渐形成了他高远的志向、宏大的抱负。对当时流传的各种思想,他最青睐于法家。
商鞅对法家的学说产生兴趣,与受吴起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早期法家的杰出入物吴起,也是卫国人。他一度做过鲁国的将军,后又西去魏国,参与李悝变法,主管西河地区(今陕
西大荔县以东地区),政绩显著。公元前390年左右,因受魏武侯的大臣们的排挤,吴起由魏人楚。那时,楚悼王正力图振兴国势,就任用吴起为令尹(类似宰相的职务,为楚国最高行政长官,兼握军权),主持变法改制。吴起全力推行新政,在很短的时间里使楚国出现一派新气象。吴起又善于治军练兵,增强了楚国的武力。楚军曾挥师北上,饮马黄河。
商鞅长大后,为了谋求发展,离开了业已衰落,且为强邻欺辱的卫国,来到法家政治思想影响较大的魏国。当时魏国的魏惠王为了争霸中原,任命法家人物公叔座为相,商鞅入魏后,就被收在公叔座门下。
公叔座非常欣赏商鞅的才能,但还没有来得及推荐他,就病危了。这时魏惠王来探视公叔座的病,说:“公叔的病如果有意外,国家将怎么办?”
公叔座说:“我的弟子公孙鞅,年纪虽然轻,但有奇特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国家大事委托给他。”
魏惠王沉默不语。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驱走旁人又说:“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死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人族少年叶寒,身怀神秘功法天帝诀,入大世界中,与群雄争霸,观万族并起!天地苍茫,今朝我主沉浮!小说关键词万古天帝无弹窗万古天帝txt全集下载万古天帝最新章节阅读...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沉睡无数年的魂兽之王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