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第5页)

从音乐种类上看,隋唐燕乐中最主要的部分来自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音乐,在这种融合中,汉族传统乐器和少数民族的乐器相互配合,少数民族的曲调配上了中原地区的歌词,不同的乐种相互交流,既带来了音乐总体上的繁荣,又充分保留了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精华。

唐代大曲

唐朝的燕乐中,最突出最辉煌的是大曲,这是在乐府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基础上,经过乐师们的创造而发展起来的,综合了歌唱、器乐和舞蹈的大规模的音乐,它完成于唐代的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年),集中地代表了燕乐的全部艺术成就。

《秦王破阵乐》是唐时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是唐代初年的军歌,唐武德二年(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割据势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把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十分喜欢这支军歌,贞观七年(633年),他亲自设计了《秦王破阵乐舞图》,据图可知:舞队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摆着队伍,队形展开像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唐太宗叫吕才按图教授给一百二十八位乐工,经常穿甲持戟练习。此曲就是这场乐舞的主题曲。

发展及影响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名气,甚至传到了外国。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召见他时就曾经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

安史之乱以后,宫廷音乐衰退,宫廷乐工多散落民间。宋朝统一之后,虽然设立了教坊,沿用唐代旧曲,但宫廷内外演奏的大曲只是唐时盛况的一部分,而且规模大为缩减。宋代的大曲开始向歌舞剧演变,许多乐段逐渐变为曲牌,分散于词曲、戏曲、说唱和器乐中,大曲作为独立的音乐体裁则日渐消亡。南宋以后,音乐发展的主流转到市民艺术(戏曲、说唱、城市歌曲等)中,宫廷的燕乐和雅乐都失去了原有的发展势头。

唐代的“大曲”演出时歌、舞、器乐并用,场面宏大,色彩缤纷,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宫廷音乐,它将我国音乐史上的歌舞音乐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大曲就是经唐玄宗改编的《霓裳羽衣曲》。

大曲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如都由“散序”、“中序”、和“破”三大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由长短不等的歌舞组成。“散序”是第一部分,节奏比较自由,由没有节拍的器乐演奏;第二部分叫“中序”,一般为慢板,以歌唱为主,器乐伴奏,有的时候会加入舞蹈;第三部分称“破”,可以当作高潮段落理解,以舞蹈为主,器乐伴奏,有时候也加入歌唱。

据记载,唐代有四十六种大曲,节奏复杂,曲调丰富。大曲中有一部分叫做“法

146曲”。“法曲”的出现最初和佛教音乐有关,是佛门弟子所创作的世俗大曲,后来又掺杂了一些道教音乐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幽玄远的艺术风格。《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经由唐玄宗改编而成,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霓裳羽衣曲》传说

相传,李隆基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还清清楚楚地记得梦中的情景。他很想记录下来梦中的乐曲,让乐工演奏,因此冥思苦想,陷入痴迷,但凡想起一点立刻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中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上的孔笛,寻找曲调,他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还谱不全这首曲子。

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译,眺望着远处的儿女山,山峦起伏,烟云缭绕,他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他想起了梦中听到的全部仙乐,于是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宫中大曲。

之后,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的排练场所,李隆基在宫廷中专门建立梨园。

杨玉环和宫人日夜赶排,终于,练好了《霓裳羽衣曲》,并于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

艺术成就和传承

《霓裳羽衣曲》被唐玄宗引为得意的作品,最初只是在宫廷表演,后来玄宗在华清池见杨玉环,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唐文宗时,几百名宫女组成的大型队伍表演《霓裳羽衣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霓裳羽衣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霓裳羽衣曲》表演时的盛况和大曲的结构形式,在描写此曲的高潮时,诗中有“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的句子,说《霓裳羽衣曲》的高潮段落节奏快捷,曲调繁复,共演奏了十二遍,像珍珠在跳动,像玉石在震颤,声音是何等的铿锵。

《霓裳羽衣曲》构思精妙,乐调优美,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唐末天下纷乱,大批宫廷乐人流落到民间,《霓裳羽衣曲》便被带到民间。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后来,此曲几乎被人淡忘。

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南宋时期,姜夔旅居长沙,登祝融峰时在乐工的旧书中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并为其中的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后来连同乐谱一起被保存了下来。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佛教音乐源于印度,魏晋间的佛教出现了与印度佛教音乐相异的形式,由中国人创制的佛教音乐,可视为中国佛教音乐的萌芽。到了唐代,中国佛教音乐在创作和演唱、演奏上均达到很高水平,进入了鼎盛时期。

佛教音乐是指在佛教寺庙中,僧人进

行佛事弘法时的唱诵,也就是佛教称为“梵

大呗”的一种仪式音乐。

中佛教音乐源于印度。公元前后,天竺

国的佛教音乐兴盛,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内

上地。印度佛教音乐在汉地流传中,因汉、梵

148

语音不同,曲调难以通用和接受,为了便于弘扬佛法,使广大信徒所接受,音乐遂“改梵为秦”,用中国的音调来配唱汉译经文。相传最早改梵为秦的是三国魏曹植。《法苑珠林》中记载:曹植在鱼山游玩的时候,听到空中的梵天之响而“制转赞七声,升降曲折之响,世之讽诵,咸宪章焉”。魏晋间的佛教出现了与印度佛教音乐相异的形式,由中国人创制的佛教音乐,可视为中国佛教音乐的萌芽。

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兴盛

南北朝时,民间吟唱赞偈甚为流行,佛教中涌现了一些有民族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僧人,在慧皎的《高僧传》和道宣的《续高僧传》等书中,记载了南北朝至唐初的许多擅长佛教音乐的高僧,如智周、慧明、法称、真观、道照、慧琚、昙宗、道慧等。据传,他们皆“尤善唱导,出语成章”,“声韵锤铃”,“唱说之功,独步当世”。此外,梁武帝萧衍积极倡导佛教音乐,也是其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还开创了童声演唱佛曲的“法乐童子伎”,让“童子倚歌梵

热门小说推荐
修仙高手混花都

修仙高手混花都

简介宇宙杀神渡劫陨落,重生为地球上的废材少爷,身边还有个貌美如花的未婚妻,这一世,注定不平凡他无心世俗,却成为地下世界的王者他医术无双,让无数人千...

凰妻倾世

凰妻倾世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总裁老公超给力

总裁老公超给力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

龙王传说

龙王传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龙王殿

龙王殿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你老婆又跑了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